“你父親用它,保家衛國,殺敵無數。上面的血,祭了無數英魂。”宋祈往前一遞,“它只斬來敵,不殺國人。我希望你不會辜負了它。”
林唯衍看著那把陳舊的寶刀,低聲道:“這世間能傷人的,不是刀劍,而是人。”
“這世間能傷人的,不是刀劍,而是人。可當人手上有兵戈的時候,卻會控制不住的去傷人。”婦人摸著他的頭道,“微言,放下你手中的刀,不要再拿著它。”
“娘——!”
“它很沉,娘希望你能輕輕鬆鬆的過。不要怕死,死不可怕。”
林唯衍閉上眼,將那些聲音拋到腦後,接過刀。
刀身落到他的手上。
那刀沉甸甸的,終於有了實感,也叫終年漂浮的他,終於落了地。
上面清晰的紋路,與他想不一樣。
或許也有許多事,同他想的不一樣。
林唯衍抬頭,看向宋祈。
“既然太傅都願意將刀還給他,是否能將真相一併告知?”宋問道,“林將軍一生,活的明白,死的糊塗,卻也只能如此了,我等知曉輕重,別無他意。只是,念其一生勞苦,好歹,能讓一人明惑,別叫他遭親兒記恨。”
宋祈沒有回話。
“萬般所求,為的也只是一句話而已。”宋問推著林唯衍上前,說道:“太傅若是憐憫他的遭遇,縱是安慰,也請告訴他吧。好叫他心安。”
宋問:“命裡孤苦,半世漂泊,萬里路酸。這難道就是大將軍征伐一生,給他子孫留下的嗎?”
第57章 回首往事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有多場景轉換…。…注意看我分段。
“既然你們想知道; 我便說吧。我也已半截入土了; 沒有人能說這些話。今日告訴你,讓你知道你父親是個怎樣的人。你們聽了; 放在心裡就好。”宋祈看了眼唐毅,沒有說; 抬手指向旁邊的矮凳:“坐。”
三人搬了椅子端坐。
宋祈走到窗邊。
燭火的殘影,在他臉上晃動。
他沉沉吐了口氣。
宋祈:“曾經; 我有三位學生。他們天資聰穎,勤奮好學。”
安王唐顯,今上唐贄,還有鎮國大將軍林青山,年少之時,三人私交甚好。
彼時都不過是鮮衣怒馬的少年郎而已。
把酒言歡; 暢意高歌,做些明知荒唐的任性事; 從未想過許多。
後先帝病重; 邊疆蠢蠢欲動。
唐顯是皇長子,為人忠厚,先皇本有心立他為儲,
唐顯卻提了劍; 請命與林青山一道去了邊關。
留下唐贄和一干兄弟,爭奪皇權。
誰能說清沙場和朝堂,哪個更為兇險呢?
宋祈道:“當時我就知道。我說你有兩條活路,要麼你別走; 要麼你別再回來。可是他走了,又回來了。”
唐顯有少年意氣,又懷念長安風光。
得知唐贄登基之後,他願意相信唐贄。
數番歷經生死,虎口脫險。
他和林青山活著回來了。
帶著榮耀,凱旋而歸。
“彼時風光,真是一時無兩。現如今,天下卻已不記得這二人了。也不過是十許來年。”宋祈向前走了一步,神色間頗是哀痛:“他們都是我的學生,都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可我卻白髮送走了兩個。”
他彷彿走在歲月長河的前列。
走的太久,發現別人都已倒在風雪下,而他還在走。
當年顏淵去世,孔子大哭道“天喪餘!”。
宋祈當比他更為悲慟。
他不能傷心。
是他的一位學生,送走了他另外的兩名學生。
他還要治國,提策,安置後世。
他要給自己最愛的學生打上謀逆的罪名。
沒什麼能動搖他,他永遠走在自己的路上。
不是他無情,是他的責任已經斬斷了他的退路。
“人是會變的。或因為地位,或因為身份,或因為責任。”宋祈嘆道,“高處不勝寒啊。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一以貫之。活得清楚,不如活得糊塗。誰都會選擇,讓自己過的更痛快的方式。逃避和追求,有時候是一樣的呀。”
數年之後,三人重得聚首。
他們曾是最好的朋友,最交心的兄弟。
可當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