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有**眼放綠光,剩下的都在心裡暗暗惦記。群雄將心自比:黛綺絲平時對任何人都冷冰冰的不假辭色,若她突然對一個人溫和關切些,如何不讓那人誤解?心中都覺此言說得有幾分道理。周顛此言雖是好心,卻也把張三丰的罪名扣得更牢了。
楊逍心知張三丰不但有礙自己向黛綺絲求歡,更是自己將來執掌明教教主之位的一大障礙,這次既已與張三丰翻臉,但該一擊致命,不能給他緩氣機會。當下巧舌如簧,種種誘導暗示,說張三丰不但調戲黛綺絲,似乎還曾私進光明頂秘道偷學了乾坤大挪移。
陽頂天當時已發現妻子與成昆私通的蛛絲馬跡,只是未曾當場撞見。聽了楊逍之言,因張三丰的借力打力之術,與乾坤大挪移頗為相像,陽頂天亦不由得心中生疑:我那乾坤大挪移的秘籍,藏於光明頂秘道之中,而秘道進入之法,只我與夫人知道。莫非與我愛妻進秘道私通的人就是張三丰?他還學了那乾坤大挪移?我居然反收他為義子?!這可不是引狼入室麼!
想到這裡,陽頂天怒從心起,喝令將張三丰打入死牢。儘管白眉鷹王殷天正與張三丰平時交情甚好,再三求情,指出張三丰平時不近女色,怎可能突然調戲黛綺絲?陽頂天心中卻想:他平時不近女色,多半便是因迷上了我的愛妻。若不是今天義女與楊逍識破他的真面目,還不知要何時才能揭穿他!
故此陽頂天反而更加憤怒,連張三丰“彩翎鳳王”的稱號,也一道剝奪了。
張三丰不願束手待斃,在好友殷天正的暗中幫助下,當夜闖出死牢,反出明教,下了光明頂。他本以為明教是志於驅除韃虜的正義教派,如今看到明教中人居然恩將仇報,冤枉自己,自是極為傷心,便如春秋戰國時的伍子胥一般,一夜間鬚髮眉皆白,竟似變成了一個七八十歲老道。
這一來,只要他不說,便再沒人能將他與明教中的“彩翎鳳王”聯絡起來。張三丰擔心明教會派人追殺自己,自此絕口不提曾入過明教。
張三丰因受了殷天正這個恩德,對徒弟與殷素素的婚事,沒有半分留難,一口答應,對殷天正的外孫張無忌,也是不惜大損功力,盡心照料。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之役,張三丰不願意與舊友為敵,便只派了徒子徒孫過去,還叮囑徒弟,要他們莫要與殷天正為難,更不可對殷天正失禮。
黛綺絲心中有愧,私下裡找陽頂天為張三丰求情,希望陽頂天莫要派人追殺張三丰。她說當年張三丰挺身代陽頂天決鬥,如今若明教追殺他,反顯得陽教主與明教沒有氣量。她只將過錯都歸結到自己貌美上,並向陽頂天請求,她願意嫁給韓千葉,以免明教眾兄弟為爭奪自己,傷了和氣。
陽頂天欣然同意,喜她頗識大體。為湊足四法王之數,陽頂天破格提拔了黛綺絲,授號“紫衫龍王”。
陽頂天本欲讓殷天正頂了四法王之首的位置,殷天正卻冷然道:“我的武功遠不如張兄弟,若我躍升四法王之首,別人只道我貪圖虛名,甚至是圖那明教教主之位,將他逼走。故此,這四法王之首的位置,還是請別人來坐吧。”
殷天正當時在明教中的威望,僅次於陽頂天,他既發話不願坐四法王之首的位置,謝遜、韋一笑自然也不敢坐。最後別人一起鬨,竟然將紫衫龍王黛綺絲抬到了四法王之首。黛綺絲自然不敢居大,雖然陽頂天公佈在外的排序是紫白金青,她卻老老實實地以小妹自居。
接下來陽頂天宣佈了黛綺絲的婚事,群雄盡皆失色,除了謝遜甚愛其妻,能夠接受,其他人盡皆反對。只是陽頂天與黛綺絲已下了決心,群雄雖是不願,也只得認了。楊逍心中暗恨,但以當時情形,他也不敢將自己發現黛綺絲私進明教通道的事說出來。
待得後來陽頂天發現成昆之事的真相,怒火攻心,走火入魔,命在旦夕,雖知道冤枉了張三丰,卻是悔之晚矣。
明教群龍無首,黛綺絲再次私進明教通道,被人發現。別人喝問她為何要進只有教主可進的光明頂秘道,黛綺絲昂然道:“按世俗之規,長輩逝世,子女繼承遺產。按著明教慣例,上一任教主若有不測,下一任明教教主,多是以四大·法王之首繼位。我是陽教主義女,又是四大·法王之首,進這光明頂秘道,有何不可?”
楊逍便將當年舊事揭穿出來,指出黛綺絲本不該身居此位,更指出黛綺絲可能是波斯明教的奸細,欲來中土盜取乾坤大挪移,甚至可能還要暗害陽頂天,瓦解中土明教的勢力,最終讓波斯明教將中土明教吞併。陽教主雖是失蹤多日,黛綺絲何以便說陽教主不在人世?莫不是被黛綺絲暗害死了?話裡更巧藏機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