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好戲,他們腦海中已經想象出這位狂妄自大的人,被王右軍府上的下人拒絕時,會是怎樣的一副場景,是惱羞成怒的大吼大叫,還是會無地自容,灰溜溜的離去呢,他們無比的期待。
這竹林與樓閣之間,還有一條小小的河流,在河流之間,架起了一座小木橋,看起來更加為王羲之這處住所,增添了幾分生氣。
過了小木橋,距離王羲之所居住的樓閣,已然不遠了,此時在門前,正有兩位身穿長衫的世家子弟正在門前拿著禮物和名刺拜訪。
名刺是古代常用的拜訪名片,通常有幾個作用,一是表明來訪者的身份,二是預約,三則是因為名刺基本都是自己寫的,所以從中可以先讓對方透過筆跡瞭解自己。
在戰國時期,這種名刺稱之為謁,就是拜訪者將名字和其他介紹文字寫在竹片或木片上。
而在東漢之後,謁這個名稱被名刺所取代,材質仍為竹木之類的,到了後來,這種名刺,又稱之為拜帖。
陳逸帶著這五隻鵝來到時,這二人正在叫門,於是他便和五隻白鵝,停在了不遠處等候,至於身後那些人,也是慢慢跟隨著走了過來,停了下來。
很快,門便打了開來,有一名下人看了看他們的名帖,甚至都沒有往府裡去送,便搖了搖頭,“兩位公子,很抱歉,今日先生不見客,你們還是請回吧。”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拒之門外?
而門外的兩位世家公子聽到了這名下人的話語,連忙搖了搖頭,指著自己的名刺說道:“你把名刺送過去,右軍大人一定會見我的,我可是……”
他們頓時表明了自己那在普通人眼中顯赫的身份,如果這裡不是王羲之的府上,他們早就對這下人怒目以視了。
那名下人依然固執的搖了搖頭,“兩位公子,這無關你們的身份,今日我家先生不見客的。”
“你竟然這般將我拒之門外,我看不是右軍大人不見客,而是你故意阻攔吧,今日我非要進去見一見右軍大人,看看他到底會不會見我。”其中一位世家公子頓時勃然大怒,就想往門裡衝,而另外一名同伴連忙攔住了他。
他的家族雖然不算是名門,但也是小有名氣,何時遇到一名下人將他拒之門外,他頓時感覺不服了。
陳逸輕輕一笑,無論何時何地,都有一些仗勢欺人之輩,他覺得王羲之既然閉門不見客,那麼定有制人的後招。
那名下人面對這位世家公子充滿怒火的目光,面上依然保持著平靜,“這位公子,此乃王先生的府邸,他早有名言,如若有人在門前生事,必會將此人記錄在案,發往各地的朋友手中,希望公子三思而行。”
聽到這下人的話語,那位本來還想衝進去的世家公子,額頭頓時浮現出了冷汗,一身怒火中燒的氣勢,也是瞬間萎了下來,王羲之出身王氏家族。其從伯父王導官至太尉。其父又官至太守。雖然王羲之官位並不算高,但其一身文名,便是名揚天下。
與許多有名的文人雅士,都是至交好友,這一部分文人雅士,可以算是佔了東晉有名文人的一多半,如果王羲之將他在此生事的事情,發到這些人的手中。他就等於名揚整個東晉文人圈子了,那個時候,恐怕就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剛才一時情急,望請見諒。”這位世家公子連忙向著這位下人拱了拱手,生怕他將這件事告訴王羲之。
“公子客氣了,一時情急,自然可以原諒,請兩位公子回去吧。”這名下人也是拱手行了一禮,語氣平和,絲毫沒有任何的情緒。
這位世家公子鬆了口氣。然後和同伴一同拱了拱手,“既然右軍大人今日不見客。那我們就告辭了。”今天見不到王羲之倒也罷了,如果再像這名下人所說的那樣,被王羲之記錄在案,雖說不會一世英名毀於一旦,那也會在一段時間,成為別人的笑柄。
而在一旁,聽著這名下人的話語,陳逸笑著點了點頭,這王羲之的後招倒是不錯,僅此一招,便可讓那些鬧事的文人或者是世家公子,再不敢有半點膽子。
隨後,這兩位公子拿著名刺和禮物回頭離去,朝著他們走來,而王府門口的那名下人則是準備關門。
陳逸見狀,不禁揮了揮手,“這位小哥請且慢關門。”
聽到陳逸的話語,那名下人抬起頭看了看,並沒有著急的將門關上,而是再次開啟,雖然王羲之吩咐過不見客,但是這也要看來人是誰,如果是謝安等人,自然是必須要見的。
而且還有一些人,是與王羲之約好的,他自然要看看名刺,是不是王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