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抄寫下來的,比起印刷出來的古板字型而言,這些竹簡,代表的是不同之人的書法特點。
哪怕其中一些人的書法,比不上一些名家,但是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有優點所在,觀看一番,或許會有收穫。
根據陳逸的鑑定,這一卷竹簡是三國時期的,距離現在的東晉,有著百餘年的歷史,不過書寫人,卻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算起來,也是極有價值了。
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能夠將這些竹簡儲存完好,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的事情,所以,這密室包括外面所藏的一些竹簡,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存在。
這密室之中的竹簡比起外面來,數量非常的少,但是每一卷,恐怕都是非常珍貴。
在這一卷竹簡中,他也只是得到了二點鑑定點,只是因為三國距離現代非常遙遠,可是距離東晉,卻不過百餘年的時間而已,能夠得到兩點,恐怕也是因為這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所書寫的。
秋月道長放好書籍之後,看到陳逸正在觀看竹簡,他不由一笑,“在我東華觀中,儲藏了三四百種各類書籍,約三千卷,其中以晉代數量居多,大部分都是道教經典,有很多都是各個道觀的弟子所抄寫的,其中不乏有一些名人異士所抄寫的,至於三國時期的,約有百卷,而東漢的有數十卷,至於西漢,則只有廖廖數卷而已。”
“能夠將如此多的竹簡,儲存的這般完好,讓人歎為觀止,許多人認為最有價值的是金銀財物,其實他們都錯了,最有價值的應該是這些代表著文化的書籍。”陳逸點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