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來,陳逸開始講述了第四個問題,如果書法是藝術,那麼,書同文便是荒謬的,是秦始皇在踐踏藝術,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統一華夏後,書同文便是他做的一件大事。
這件事的具體負責人是李斯,其用小篆統一了全國的文字,從此華夏民族實現了書同文,文字大一統。
從小篆來說,藝術性非常大,現在書法所用的印章,基本上都是小篆,從這個角度來講,李斯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書法家,然而,強調統一性,排斥獨創性,這是對待藝術的正確性嗎。
既然是藝術,難道不需要個性嗎,難道不需要自由嗎,難道不需要多樣性嗎,難道不需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嗎,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書法是藝術,李斯和秦始皇恐怕就會成為華夏書法的千古罪人。
而事實恰恰相反,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人唾罵,可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大家都認為他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接下來,陳逸又講述了第五個問題,華夏書法是不是藝術,這是一個問題嗎。
他從一些華夏有名的文學家的話語,論證了一些事實,有很多近現代的文化家都曾說過,華夏書法不是藝術。
如果華夏書法不是藝術,那是什麼,在華夏六藝之中,有禮,樂,射,御,書,數,是古代學生必習之科目,其中,書,就是華夏書法。
這六藝是周代便流傳下來的傳統,孔子加以繼承和發揮,屬於國家的範疇,這就離華夏書法的定義與本質越來越近了。
華夏書法是傳統的國學,具有很強的藝術性,但它不等於藝術,藝術的定義不能包容華夏書法,因為書法的內涵明顯比藝術更為豐富,書法最本質的功能是寫字,寫具有符號性的字,寫規範的字,只有這樣的字,才具有藝術性,才有欣賞價值。
“好了,各位,關於華夏書法是不是藝術的問題,我的觀點就到這裡,一家之言,大家聽聽便是,以我的觀點而言,華夏書法不是藝術,既不是藝術,那又何來主動的創新,既不是藝術,那書法家不去主動創新,又有什麼錯誤呢,福田先生,這就是我的回答,也間接說明了,華夏書法和小島國書道的道路不同。”
陳逸微微一笑,結束了自己的講解,在他的內心之中,是支援華夏書法不是藝術的。
聽完了陳逸的講解,忽然現場升起了一陣掌聲,佐藤新介,安藤信哲,還有另外兩名收藏家,都主動站起來,為陳逸鼓起掌來。
而安藤信哲面上更是露出了一抹敬佩之色,手中握著自己的手機,內心充滿著激動,他之前選擇錄下陳逸這一番話語的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可以想象,這一番話語傳揚出去,真的會讓許多人重新考慮他們先前的想法是不是正確的,特別是一些支援華夏書法是藝術的人。
福田深司面上露出了複雜之色,他的內心,到現在都在為陳逸的話語而震撼著,陳逸所講的話語,通俗易懂,就算是不太瞭解華夏書法歷史的人,也能夠聽得懂,他想要反駁陳逸,卻是找不出一點理由。
陳逸所對華夏書法的瞭解,遠遠超乎了他的想象,這一番話語,甚至讓他的內心,都對小島國書道的堅持,有了一絲的動搖。
如果說福田深司對華夏書法瞭解不多,那麼木村一健,身為一個收藏家,對於華夏書法,瞭解的就很多了,對於陳逸這一番話語,他同樣感到震驚。
關於華夏書法是不是藝術的問題,爭論了很多年,都沒有一個真正能夠讓人信服的觀點,而陳逸今天這番通俗易懂的話語,卻是讓人對華夏書法是不是藝術,產生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雖然在內心討厭華夏人,但是他不得不對陳逸產生了佩服,恐怕也只有對華夏書法如此瞭解的人,才能夠寫出那樣高水平的書法。
“多謝各位的掌聲,我只是敘述自己的觀點,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而已,或許有人支援,或許有人反對,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夠引起別人的思考,我就已經滿足了。”陳逸也是站了起來,向著為他鼓掌的人表示了感謝。
佐藤新介首先向陳逸豎起了大拇指,“陳先生,你說的非常精彩,用一個個淺顯的道理,完美的闡述了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你對於書法的研究,已然走到許多人的前面了,在此,我向你表達敬意。”
第一千零二十四章書法與藝術(三)
陳逸那一環接著一環的敘述,非常的引人入勝,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要知道下面的內容,裡面並沒有多麼高深的內容,所有的只是那一種可以讓所有人聽懂的文字話語。
這麼多淺顯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