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3部分

茶林裡忙碌,他一邊摘著新茶地嫩尖,一邊哼著歌,神情專注而恬靜,這一幅田園牧歌式的景象,可惜闖進來的兩人卻不欣賞。蘇東坡摸著下巴上的鬍子。理直氣壯的問:“禿驢何在?”

小和尚頭也不抬,順手一指山坡,答:“東坡吃草。”

蘇東坡神情有點尷尬,趙興樂不可支。見到蘇東坡這位大才子哼哼唧唧的說不下去,趙興上前,昂然說:“速去牽來?”

小和尚抬起眼,看著趙興那高大的身影,嘴裡喃喃說:“速對慢,去對來。牽對推……慢來推去——不妥不妥?”

趙興突然插入,問:“背了多久?”

小和尚脫口而出:“一個時辰。”

說完,小和尚才發現自己說漏嘴了。

蘇東坡哈哈大笑。剛才的尷尬一掃而空。

原來。蘇東坡愛取笑和尚,那是人所共知。寺裡的和尚擔心蘇軾再來找茬,不知熬了幾個夜,想出一些精彩對聯,讓小和尚背誦,而趙興的突然摻入打斷了小和尚預先設定地對話情景。小和尚本身雖然有點急智,但還不足以應付趙興的花招。所以露餡了。他老實的承認自己曾把對話背了“一個時辰”。

戳穿真相的小和尚也不管這倆人了,他揹著茶簍直往山坡上跑。不一會,僧佛印一副飄飄出塵地模樣,淡定而至,他單手做什行了個禮,向兩人問候:“人都說趙施主智慧,小孩子們一點玩鬧瞞不過您的法眼,見笑了,不知東坡居士來此何干?”

趙興笑的冷冷的。

這位僧佛印不愧是著名公關人士,騙局被猜穿了,居然輕描淡寫一句小玩鬧遮掩過去。而蘇東坡似乎很吃這一套,他那裡哈哈一笑,接過話題:“大師,我今日來訪,是為度牒一事來的。”

僧佛印眼珠陡然瞪大了一下,又恢復那副飄飄欲仙的神態,似乎凡塵俗世根本無法影響他那顆不動禪心:“施主,請往裡面請!童子,上茶,上香茶……這是今年產地雨前新茶。今年天旱,大多數茶樹都被旱死了,老衲一點珍藏,請施主品嚐一下。”趙興沒有跟去廟裡的意思,他揹著手欣賞著湖光山色,不一會,寺裡傳菜招待蘇軾吃素齋,一名小和尚過來招呼趙興同去,趙興嗯的一聲,告訴小孩:“我就不吃素齋了,告訴你們主持,我到山下農家去喝茶,請他到時候直接送東坡居士回我地屋子。”

當夜,蘇東坡被僧人送回趙興地城堡,一見面,便說了個數字:“1341,杭州一地各寺廟需要這數目度牒,每個可以賣到三百四十貫,這筆錢三日後由各寺院湊好。”

趙興搖頭:“老師賣便宜了,每個度牒至少應該五百貫。杭州僧人富,你就是說到一千貫,他們也是肯的……再說,一千多個度牒也太黑了點,不如賣341個吧,給他們留點想頭。”

“不多”,蘇軾回答:“我粗算了一下,大約要僱用20萬民夫,還要賑濟災民,這點錢剛剛好。我需他們1000個度牒,恰好籌集30萬貫……

趙興皺了一下眉頭:“好吧,既然老師肯了,那我明天就出發,等他們把錢湊上來,我第一批糧食也就運到了。”

蘇東坡點頭答應:“既如此,還需把你那群學生用一下,讓他們給我做個規劃,看一看疏浚茅山、鹽橋二河、疏浚西湖需要花多少錢,各處修路要花多少……”

“我去南洋不帶他們,全交給恩師”,趙興已經急不可耐了。

第二天,趙興帶著人手匆匆登船出發,送別的高俅望著趙興的船隊揚帆出港,嘴裡不自覺的說:“蘇公,我怎麼覺得,這支船隊有點殺氣重重?”

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26章 回家的男人

蘇東坡卻不覺得,他漫不經心的回答:“你是說這船隊進出有序吧——你還沒見過離人那幫學生呢。離人這人做事向來有章法,他的鰍棧就是以軍法管理,章程制定的很精細,一舉一動皆有規條,這船隊是他產業的大頭,想必管理更嚴格,我看,至少比海鰍船行還要嚴謹。”

其實,哪有殺氣這一說。高俅是發現趙興這支船隊有點軍隊的風格,比如先頭出港的船並不遠去,在港外徘徊許久,等到全部船隊出港後,編成一個整齊的佇列,才統一旗號駛出港外……所以高俅才如此說說。

高俅對軍隊的認識也就是佇列整齊,僅此而已。據說他擔任太尉後,對軍事並不在行,每年的軍功就是一些模範工程,比如佇列整齊,走起操來姿勢好看,從而贏得了皇帝的歡心。

此時的高俅自信心還不足,蘇軾這樣隨口一說,高俅已經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