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這其中,新增加的皇城使又可稱為“武功大夫”,是“諸司正使”第一階、武銜第十四階。當它被叫做“皇城使”時,為了顯示皇權第一,需要排在所有的官位最前頭,而當它被稱為“武功大夫”時——文官最喜歡如此稱呼——則需要放到團練使的後面,因為團練使是從五品官,武功大夫是從六品。

另一個新增加的“中奉大夫”是文官第13階,之所以要把這個官銜放在最前方,是因為它是正四品官銜。趙興原先的第19階朝奉大夫是“散大夫”,而中奉大夫是“中大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中書”。這意味著趙興“趙中書”這次因為軍功,直接從正五品躍遷到了正四品,成為“路”一級的正式官員。

趙興的官職裡去了“宣正郎”,是因為他升到了比“橫行副使”裡的宣正郎更高地“諸司正使”階層。但這也意味著他再不能把鬧市當自己的賽馬場任意賓士,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朝廷給他增加了一個檢校官職:右散騎常侍。

右散騎常侍這個寄祿官屬於武官“諸司正使”階層、但同時也屬於“檢校十六階”中的第1階。宋制“檢校官”是一種文官、武官都包含的階層,一共分一十九階:在檢校階層頂頭的是太師、太尉、太傅等“三公”與“三少”(即少師、少傅、少保)職位。有了這個檢校的名目,意味著他可以隨身攜帶兵符,不經申報樞密院同意。就可調動三百人以下地士兵。雖然不能在鬧市騎馬賓士,但可以攜帶幾名騎馬侍衛到鬧市溜達。

除此之外,趙興官職裡,“環慶路緣邊招討安撫使”前面是個“除”。這意味著他已經升到了與這個官位相等的品級——正五品官或更高品級,所以其它官銜前面要加一個“行”以顯示以高就低。

幾份官職湊在一起,不算節賞與炭薪錢,使得趙興的月薪達到了400貫左右,這份薪水相當於現代月薪15萬元的金領……不過,此時地趙興對自己在宋代跨入金領階層,卻並未感到欣喜莫名。他一邊處理著因巨量移民而帶來的海量公務,一邊緊張的注意著朝局的變動。

六月,蔡京因為貪腐被罷免了成都知府的官職,同月,蘇軾升任禮部尚書,妻王弗病故於揚州。而後。三子蘇過扶靈前往常州安葬。與此同時,蘇軾因朝中的仇人賈易已經徹底歇菜,因而對朝廷的任命沒有拒絕,奉詔赴京城上任——於是,朝廷再現短暫地三蘇同朝現象:執政大臣蘇頌,戶部尚書蘇轍,禮部尚書蘇軾。

趙興的檢校官再向上邁一步,也就到了“五大侍郎”。然後是“五大尚書”銜,但這種檢校虛銜跟正式任職不同,正式任職的五尚書、五侍郎作為差遣官,反而沒有調兵權。

也就在這一月,海南昌化軍貶官張宛等三人上書,敘述自己年老體弱,希望朝廷法外開恩。准許自己回大陸養老。並請求朝廷同意他們在杭州安置……這次三蘇連署,同意了海南三名官員的請求。接到朝廷通知後,三名官員開始交卸職務,並在趙興的城堡邊購置土地,打算回大陸後與趙興毗鄰而居。同月,夏收結束,趙興動員二十萬民夫開始修築通向賞移口與定邊城的兩川道路,新修建地大路用巨大的混凝土石塊鋪平路面,可供三輛馬車並行——這個路面並不寬,甚至趕不上縣級公路標準,但趙興要求的是快速完工,它的路面質量與縣級公路不可同日而語之,所以道路雖然窄,車流量卻比平常多。

鑑於環慶貿易日漸繁盛,道路擁塞情況日趨嚴重,趙興在秋末釋出了《右行令》,規定行人走在大路上必須靠右而行,三車道上中間是馳道,只有在超車的時候准許行人偶爾踏足,但一般不准許行人超越,因為馳道要傳送軍情,所以凡在馳道上被軍馬踐踏,責任自負。

《右行令》釋出後,道路擁塞的狀況逐漸緩和,為了進一步緩解路況,趙興又指揮那二十萬民夫整修環慶戰略公路,主幹道上修了雙行大道,連線所有的戰略要地,而一些戰略緩衝點也至少要修通一條石板路……

這是個雄心勃勃的計劃,趙興動用地人手雖然多,但估計這一圈路修下來,又要不耽誤農時,怎麼也需要三五年的時間。

章對趙興修路的情況不能理解,他的意見是修路不如築城,接連不斷的築城堡,修到西夏人的眼皮底下,正好便於層層推進,但今年環慶路奪得兩川出口,已經耗盡了戰爭潛力,加上前線的兩座城堡物資供應緊張,章也沒有起勁阻攔趙興。

秋末,九月,環慶路秋收過後,趙興接受鄉老地邀請,參加環慶路木瓜堡舉行地鄉飲酒禮——也就是鄉間的非法“群體性事件”。

中國古代漢民族宴飲地四大禮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