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一臉的嚮往,趙興沒有回答,他約束著胯下的戰馬,跟著鼓點緩慢前行。
這戰馬不是他訓練的戰馬,只是一匹繳獲的遼國戰馬。此戰中大多數那些繳獲的戰馬都在拉炮,好不容易擠出了數匹也是讓斥候先挑,剩下的馬就兩匹,趙興一匹,蕭峰一匹。
因為戰馬沒有受過鼓聲的訓練,趙興一邊走,一邊竭力約束著戰馬,以避免讓戰馬衝亂了佇列。心無二用的情況下,他顧不上蔣之奇怎麼想,敷衍地回答,心裡還嘀咕:“盛世,真的是盛世嗎?”
幾名斥候奔過來,大聲彙報:“遼兵出營了,兩千騎兵,六千步卒,也在前面列陣。”
趙興一揮手:“火槍隊向兩側展開,讓出中軍位置來,讓我的炮兵上前——注意,注意按操典執行,告訴火槍兵,這次沒有指揮官,請他們自己把握時機開火。”
一種新武器的應用,是需要反覆磨合的,透過不斷的實戰檢測,才能摸索出武器的最佳使用效果,這才是正常的歷史現象。
人類摸索使用長矛,花了三百萬年;摸索使用弓箭,又花了一萬三千年。而使用火槍的技術,在正常的歷史中,人類需要摸索三百年,才摸著門路,又花了一百多年,才將火槍的威力發揮到極致。
趙興不是個軍事學家,他只是在現代看了很多戰爭大片,飽受了現代資訊爆炸的轟擊,多少知道一點什麼是“正確的道路”。
他知道火槍要排列成散兵線。集中輸送火力,才能保證最大殺傷,所以他的陣型是方方正正地大型方陣。
他知道。這時代限於技術條件,火槍的射擊頻率不高,射擊的距離也不如人意。比如這時代地前裝滑膛槍有效射程也就在二三百米,這等距離。騎兵衝鋒只需要一分鐘左右,而這一分鐘。熟練的火槍手最多能輪到三輪射擊的功夫。
火槍如此,大炮的射擊頻率則更慢,基本上能做到一分鐘一炮就是熟練地炮手,這個射擊頻率還不考慮炮膛的冷卻速度。
然而,火槍地威力卻不是弓箭所能比擬的。遭受弓箭射擊的人,只要稍稍增加防護力。渾身可以插上幾十只箭,卻依舊不影響行動,這也就是電影中常見的渾身被射成刺蝟一樣,卻依舊搏殺不止的勇士。
真正地現實世界中,一箭將人射個對穿是不存在的。
所以,弓箭基本上是阻止不了騎兵衝鋒地,這也就是西夏的鐵鷂子將身軀綁在戰馬上的原因,只要還具備操控戰馬的能力,他就能衝入步兵大陣中。徹底摧毀步兵的抵抗。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就像是現代戰爭中的坦克。幾乎是無敵的存在。雖然由於蒙古馬個子矮小。所以遼兵頂多也就相當日本二戰期間的“豆坦克”。但“豆坦克”依舊是坦克,欺負沒有大炮的軍隊。一欺負一個準。
對付騎兵,最有效的手段是騎兵,而後才輪到大炮火槍投石車與床弩,但在冷兵器時代,後兩種武器體積龐大,移動不便。當初宋兵雖也靠這兩樣武器抵禦住了北方胡馬地南渡,但總地說來,防守有餘,而攻擊不足。
與傳統宋兵不同的是,趙興帶領地是一支跨越時代的軍隊——火槍兵一杆隨身攜帶的火槍,射擊威力相當於床弩,對騎兵衝鋒的“止動效果”非常出色,射擊頻率要比床弩高,準確度也遠超床弩。
唯一遺憾的是,士兵之間的配合不足,對火槍戰法極不適應。
由於火槍的特性,趙興要求士兵射擊的時候排列成一條橫隊,因為凡是被火槍打中的騎兵與戰馬,都會失去衝鋒速度,但這就需要士兵具備極大的勇氣,面對衝過來的、體積、重量是自己十餘倍的戰馬坦然無懼,並且冷靜的完成操典上規定的每個操作步驟,完整的輸出火力……美國南北戰爭時,雙方軍隊計程車兵都是老獵手,那些人都有多年擺弄火槍的經驗,也有無數獵殺野獸的經歷,甚至許多人還參與過多次大戰,但就是這樣一支軍隊,依舊不能保證面對敵軍衝鋒時完美的完成做了十多年的戰術動作。許多人往火槍裡裝了不止一顆子彈,還有人光裝火藥忘了裝子彈,甚至有一部分人裝完了火藥,忘了把通條取下來,開槍的時候,將通條一起打出去,結果導致火槍炸膛,或者沒有通條可用,無法繼續填裝火藥與子彈——那場戰爭,距離火槍發明已經有數百年了。
現在,火槍誕生的歷史很短暫,如果把西夏“降魔變”作為世界第一支火槍,那麼火槍發明的歷史總共只有十二年。趙興雖然帶著超越時代的知識,引領宋軍搶先走入成熟的火槍時代,但要讓這種新武器形成戰鬥力,還需要一段時間。
趙興正在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