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撫回拜,並把一百兩銀子還給按察使。按照通常的禮節,上級回拜,下級要擋駕,以表示不敢當,這個按察使大概氣還沒消,居然不顧禮節請巡撫見面,巡撫退還一百兩銀子也不客氣地收下了,這讓巡撫很難堪。(《清稗類鈔?奴婢類》)

這個故事中的安徽按察使脾氣比較大,可能也是三番兩次太讓人生氣了,所以才有讓巡撫難堪的舉動,不過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像他那樣不計後果,而會像張集馨那樣,忍氣吞聲,過去就算了。據張集馨說,慶端認為“屬員多送門包,才是看得起主人”,所以慶總督的家人“益無忌憚”,根本不怕你告狀。由此可見,門包是不能不送的,上司的僕人也是要小心應付的,所謂“小鬼難纏”,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三)不能不給上級衙門辦事人員送禮

除了上司身邊的人,上級衙門的辦事人員同樣不能不送禮。有這樣一個“良吏被劾去官”的故事,說的是廣東增城縣令夏熙澤“素以清介自持,凡上官胥吏婪索,絕不一應”,結果那些胥吏“百計中傷之”,後來找了個關押盜賊犯死人過多的理由讓夏縣令丟了官。(伍承喬《清代吏治叢談》卷一)

(四)不能不給欽差送禮

上級衙門的辦事人員都不能不送禮,朝廷派到地方的“欽差”更不用說不能不送了。雍正元年,廣東發生了一個欽差對廣東官員送的禮不滿意而大鬧廣州的的事件。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 不送禮行不行?(3)

按照康熙時代不成文的規矩,欽差大人到廣東出差,離開時廣東方面要送“程儀”。雍正上臺之後,吏治轉嚴,不允許州縣官員向百姓加派稅費。錢少了,“程儀”雖然還在送,但已無法按過去的標準來執行。雍正元年,一個叫涂天相的官員到廣東出差,回京的時候,省長(布政使)王朝恩給塗大人送了一個1200兩的大紅包作為“程儀”,另外再送一個120兩的小紅包給隨從人員。按理說,王省長已經盡了心,禮節還是很周到的,“程儀”也送了,隨封銀也送了,想得很周全。沒有想到的是,塗大人非但沒有一點高興的意思,反而是非常的不高興,拒絕收下紅包。原因是,塗大人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塗大人說,兩三年前,欽差的程儀是3000兩,現在你們只給1200兩,你們是不是看人下菜,瞧不起我?王省長千解釋萬解釋,欽差大人還是不收。王省長知道廣州市長(知府)郭志道與塗大人是同鄉,便請郭市長出面做工作。塗大人看在郭市長老鄉的面子上收下了1200兩的紅包,但是心裡仍然氣不順,於是就想辦法消氣。郭市長自己送了40兩銀子作為私人禮物,塗大人大為生氣,認為郭市長不夠尊重自己,這麼點小錢都好意思拿出來,就當著大家的面把他嚴厲地批評了一通,搞得郭市長很沒面子。這還不過癮,塗大人又批評南海、番禺兩縣招待得不好,要把相關招待人員抓起來,並拿了用刑的器具,看來想大刑伺候,害得那些招待人員怕得躲起來。南海縣縣長(知縣)宋瑋有點生氣了,便帶了刑具、把招待人員抓起來押到塗大人住的賓館,讓塗大人發落。這讓塗大人下不來臺,覺得宋瑋是羞辱他,於是在下船離開的時候,讓隨從把在河岸上伺候的轎子都打碎了。(雍正元年十二月六日廣東巡撫年希堯奏摺)

塗大人對廣東方面的不滿顯然有他自己的理由。所謂“程儀”,在有些地方叫作“大人費”,是專門為了招待“欽差大人”而設的專項基金,應該給多少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標準,“大人費”的多少意味著地方對“欽差大人”的尊重程度,現在塗大人拿到的比別人少,他當然有理由生氣。從這個事情看來,給欽差大人送禮不僅不能不送,而且規格上都有標準,絕不能含糊,否則是會出事的。

(五)不能不給京城高官送禮

欽差是出了京的“大人”,沒有出京的“大人”同樣不可輕視。京官,特別是京城高官,以及皇室、王公大臣和他們身邊的人也是不能不送禮的。“冰敬”、“炭敬”是眾所周知的送禮名稱,這兩項費用表面看起來是降溫費和取暖費,其實是過節費,是在端午節和春節送的,其中“冰敬”比較少,“炭敬”送得比較多,數額也比較大。這是常規送禮,有關係的人都有份,地方官員在特定的時間會專門派家人進京送禮。除此之外,還有非常規的送禮。如果說常規性的送禮是聯絡感情、保持關係的話,那麼非常規的送禮就有加深感情、進一步搞好關係的用意在。地方官需要京城高官照顧,特別在升遷、保持地位等方面需要京官幫忙,這就不得不送禮,這方面送的禮數額比常規性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