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祀等官,並受誓戒於尚書省。(宗室赴太廟受誓戒)前三日,百官奏請皇帝致齋於大慶殿。是日上服通天冠,絳紗袍,綪結佩,升高座,侍中奏請降座,就齋室。次日,車駕詣景靈宮,服袞冕行禮。(儀從並同四孟)禮畢駕回,就赴太廟齋殿宿齋。是夕四鼓,上服袞冕,詣祖宗諸室行朝饗之禮。是夜,鹵簿儀仗軍兵於御路兩旁分列,間以糝盆賁燭,自太廟直至郊壇泰禋門,輝映如晝。宰執親王,貴家巨室,列幕櫛比,皆不遠千里,不憚重費,預定於數月之前,而至期猶有為有力所奪者。珠翠錦繡,絢爛於二十里間,雖寸地不容閒也。歌舞遊遨,工藝百物,輻輳爭售,通宵駢闐,至五鼓則<;img height=32 width=32 border=0 src=/bzk/;槊先驅,所至皆滅燈火,蓋請道祓除之義。黎明,上御玉輅,從以四輅,(金、象、革、木)導以馴象,千官百司,法駕儀仗,錦繡雜遝,蓋十倍孟饗之數,聲容文物,不可遲述。次第出嘉會門至青城宿齋。(明堂則徑入麗正門齋殿齋宿)四壁皆三衙諸軍,周廬坐甲,軍幕旌旗,佈列前後,傳呼唱號,列燭互巡,往來如織。行宮至暮則嚴更警場,(太廟齋宿亦然○宋刻誤“警惕”)鼓角轟振。又有衛士十餘隊,每隊十餘人,互喝雲“是與不是?”眾應曰:“是。”又喝雲:“是甚人?”眾應曰:“殿前都指揮使某人。”謂之“喝攔”。(宋刻作“探”)至三鼓,執事陪祀官併入,就黃壇排立,萬燈輝耀,燦若列星。凡齪燈皆自為志號,謂如捧俎官(宋刻無“謂”字)則畫一人為捧俎之狀等類。蓋燈多,不容不以此辨認,亦有好奇可笑者。用丑時一刻行事,至期,上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輦至大次,禮部侍郎奉中嚴外辨,禮儀使奏請皇帝行事。上服袞冕,步至小次,升自午階。天步所臨,皆藉以黃羅,謂之“黃道”。中貴一人,以大金合貯片腦迎前撒之。禮儀使前導,殿中監進大圭。至版位,禮直官奏:“有司謹具,請行事”。(宮架樂作。自此上進止皆樂作)時坰壇內外,凡數萬眾,皆肅然無譁。天風時送珮環韶濩之音,真如九天吹下也。太社令升煙燔牲旨首。(宋刻無“旨”字)上先詣昊天位,次皇地祇,次祖宗位,奠玉,祭酒,讀冊,文武二舞,次亞終獻,禮畢。(宋刻禮畢上有“行”字)上詣飲福位,受爵,飲福酒。(登歌樂作)禮直官喝“賜胙”,次“送神”,次“望燎”訖,禮儀使奏禮畢。上還大次,更衣,乘輦還齋官,百僚追班,賀禮成於端誠殿。黎明,上乘大安輦,從以五輅進發。教坊排立,奏念致語口號訖,樂作,諸軍隊伍,亦次第鼓吹振作,千乘萬騎,如雲奔潮湧,四方萬姓,如鱗次蟻聚,迤邐入麗正門。教坊排立,再奏致語口號,舞畢,降輦小憩,以俟辨嚴,登門肆赦,弁陽老人有詩云:“黃道宮羅瑞腦香,袞龍升降佩鏘鏘。大安輦奏乾安曲,萬點明星簇紫皇。”又曰:“萬騎雲從簇錦圍,內官排辦馬如飛。(宋刻“辦”作“立”)九重閶闔開清曉,太母登樓望駕歸。”李鶴田詩云:“嚴更頻報夜何其,萬甲聲傳遠近隨。梔子燈前紅炯炯,大安輦上赴壇時。”
郊壇,天盤至地高三丈二尺四寸,通七十二級,分四成,上廣七丈,共十二階,分三十六龕,舞階闊一丈,主上升降由此階,其餘各闊五尺。
圓壇之上,止設昊天上帝,皇地祇二神位,及太祖、太宗配。三十六龕共祀五帝、太乙、感生、北極、北斗,及分祀眾星三百六十位。
儀仗用六千八百八十九人,自太廟排列至青城。
玉輅下祗應人共三百二十一人。
呵喝人員二人。
教馬官二人。
挾捧輪將軍四人。
推輪車子官健八人。
駕士班直二百三十二人。
千牛衛將軍二員。
抱太常龍旗官六員。
職掌五人。
專知官一名。
手分一名。
庫子八人。
裝掛匠二人。
諸作工匠十五人。
蓋覆儀鸞司十一人。
監官三員。
金、象、革、木輅,每輅下一百五十六人。
玉輅青飾。
金輅黃飾。
象輅紅飾。
革輅淺色飾。
木輅黑飾。(輅下人冠服並不依輅色)
玉輅前儀仗騎導:
騎導官 左壁文臣 右壁武臣
六軍儀仗官兵二千二百三十二人。
左右諸衛將軍(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