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的帝王隱匿了許多秘密的故事。
陸長義的第一世始於他呱呱墜地的那一刻。
帝王家有嬰孩誕生本應是歡慶之事,但當產婆疑惑地開啟小皇子攥緊了的粉色拳頭時,嚇得失聲跪倒在了靈妃的產床邊。
皇子陸長義,其右手,生有六指。
“六指異相,此乃災禍之兆啊!”
彼時的大司命在靈帝面前呼天搶地,為陸長義定下了一生的命數。
陸長義帶來的第一災,即刻應驗到了他母妃的身上。
產後不過十日,靈妃便如同枯竭的燈火般燃燼了生命,湮滅於病痛之中。
靈帝“明”第二年便將最受寵的側室冊封為新一任靈妃。第三年伊始,剛出生的弟弟陸長良就成為了慶國的東宮儲君。
無論是靈帝“明”也好,辰陽宮中的宮人也罷,都刻意避諱著年幼的陸長義。而作為續絃的新靈妃更是憎惡這災禍的徵兆。
孩童生來稚弱,偶有傷寒發熱實屬正常,靈妃卻將發生在陸長良身上的各種不適,都不分青紅皂白地怪罪到只長兩歲的陸長義頭上。
“陛下,良兒體弱,可受不起哪怕一丁點的邪氣侵染。”
酥麻的枕邊風一吹,陸長義便被送入了元霜殿——亦可被稱為冷宮的地方。
元霜殿的幽暗角落裡住著不受寵的先帝側室、尋不到出路的年邁宮人,以及被排擠的皇子,空氣裡盡是被遺棄的哀愁和無聲的嘆息。
殿裡主事的宮人私吞了皇子的月例,卻對陸長義的生死漠不關心,任由他自生自滅。
因為辰陽宮裡人人都知曉,靈帝陛下巴不得“災禍”夭折,根本不可能來元霜殿探望長子。若非尚存一絲憐憫,靈帝“明”可能早就命人將陸長義遺棄於深井之中。
儘管流淌著靈帝的血脈,陸長義的童年卻過著困苦潦倒的日子。
炎炎盛夏裡分不到冰,就只能在廊下鋪一張蘆蓆,渴望著穿堂風帶來些許的涼意。嚴寒冬日裡炭火不夠,偶有同情他的老嬤嬤,會用一吊錢去膳房裡換些尚有餘溫的灶灰,堆進破舊的銅爐裡,喊陸長義一起圍過來取暖。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陸長義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乃是千金之軀,反倒像是隻吃百家飯的流浪犬,被元霜殿的宦官和嬤嬤們呼來喝去,這邊索取些不再新鮮的水果,那邊撿一件尚能禦寒的冬衣,湊合著過日子。五六歲時,陸長義就已經懂得察言觀色,像一道淡泊的影子般低調地在殿中討著生活。
沒有存在感卻也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
當陸長義偷偷地翻牆挖洞、四處晃悠時,沒有人會在意皇子殿下人去哪兒了。
有一日,陸長義在元霜殿的庫房深處意外發現了一條隱蔽的暗道,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了半刻鐘,竟發現蜿蜒暗道的盡頭居然直通女帝“央”歿後便被封存起來的禁書房。
陸長義識字很快,生性又好學,禁書房就成為了他幼時的“四方天下”。他在書裡遊歷了山川河流,熟讀了權謀術數,知曉了絕不能公之於眾的陰毒秘術。
好想親自去看看,親手實踐一下——陸長義熱切渴望著書中的一切。
十歲時,陸長義終於得到了離開元霜殿的機會。
靈帝“明”夢見先靈妃浸浴在血池之中,悲慼地看著自己。
噩夢驚醒後,靈帝“明”召見了大司命,以及通曉人鬼之禮的太子太傅陳兆興。
陳兆興認為,這是先靈妃在提醒靈帝,莫要辜負自己與陸長義。
而大司命卻不這麼想。
“先靈妃現身陛下夢中並非吉兆,恐怕是想告誡陛下,不日將有血光之災啊!”
或許是動了惻隱之心,靈帝最終採信了陳兆興的說法,將陸長義從元霜殿接了出來,但又不情願常常在宮中見到六指的兒子,便封了陸長義為“義王”,恢復其作為皇子的各項待遇,在辰陽內城賜了座王府,差專人照料他起居。並準他每三日進宮一回,同陸長良一樣拜在陳太傅門下學習。
三個月後,陸長良的母妃意外跌落井中溺亡,據隨侍的女官講,靈妃是哭喊說著要找太子,自己跳下去的。
又過了月餘,大司命在回府途中遭流浪犬群攻擊,被殘忍地撕咬至死。
而靈帝“明”也食慾不振,開始畏寒,不得不抱著手爐上朝。
陸長義每回進宮,除了向陳太傅虛心求教之外,回府前總要去一趟元霜殿,看望當初那個堆灶灰燒銅爐,在人情涼薄的冷宮裡給予他些許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