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章 蒸汽機的應用

每年年末的時候,就是分紅的時候,也是大小東家最期待的時刻。

其他作坊的分紅,基本上沒有多大變化。就是水泥作坊這邊,今年的分紅變少了,讓京師不少百姓有些失望。

不過他們也能理解,去年之所以能每股分紅五錢,那是因為各省的水泥代理權賣出去的原因,下次再賣,那得十年後了。

這一次,水泥作坊這邊,每股分紅,就只有一分銀,基於東家人數過多,就暫不分紅,等下次多一些之後再分紅。

蒸汽機作坊這邊,因為修築鐵路是朝廷採用徵召模式,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不過隨後,蒸汽機作坊下的鐵路建設公司又招收了上萬的鐵路工人,因此,在這隆慶三年年底的時候,基本只是實現了盈虧平衡。

其實,鐵路還沒賺錢,因為沒有盈利。賺錢的主要來源,還是蒸汽機作坊名下的煤鐵礦產量大增,以及鋼鐵冶煉產量的大增。

不過,等到來年,京師和濟南的鐵路線就正式開通,鐵路運營公司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收益了。

蒸汽機作坊這邊,在隆慶四年的計劃中,是要新增一條京師到濟南的鐵路,以便南北可以對開。

另外,再修建京師到河南各地,以及濟南繼續向南延伸的鐵路線。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修鐵路線,就必然要解決跨越河流的問題。

對於普通河流的話,還是沒問題的,直接修個鐵路橋過去便成。

但是,大明有東西走向的最大兩條河流,黃河和長江,事實上,還有其他大一些的,比如淮河之類,就是非常頭疼的問題了。

這其中,黃河還比較好解決。

歷史上,黃河枯水期的時候,特別是在下游,甚至都出現過斷流的情況。因此,在事先準備的情況下,在黃河枯水期時期,動員全國能力,用水泥鋼筋來修建一座鐵路橋,就存在可能。

但是,長江的話,就沒辦法了,哪怕是枯水期,長江水依舊是非常多的。

而在這個時代,修建大橋的話,如果水太深,是沒法修的。

因此,鐵路的建設,主要還是集中在北方為主。

鐵路票價方面,主要是參考了原本濟南到京師的價格。

大概估計,如果是普通百姓,從濟南到京師,選擇水路搭貨船或步行,總花費約500文-1兩白銀。所花費的時間,是七天以上。而官紳選擇包車或舒適客船,費用約1-2兩白銀。

因此,京師到濟南的客運價格,定得是一兩銀子一次,差不多花費一天時間而已。

這麼一來,如果是滿座的話,這個蒸汽火車全部拉人,並且有行李重量限制,那一次就拉大概五百人左右。

換句話說,這條鐵路線上,最大的賺錢能力是,一天五百兩銀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那就是十八萬兩千五百兩銀子。

當然,蒸汽火車肯定要檢修,還有天氣原因,客流不滿等等,這個賺錢能力肯定要打個折。再加上各類運營費用,比如員工開支等等,一年估計能賺十萬兩左右。

等到第二條濟南到京師的鐵路修好,對開的話,再運貨,大概估計,這條鐵路線能賺二十萬兩銀子一年。

聽起來似乎不多,但是鐵路所帶來的效益,卻是遠不是表面上看到的。

比如說,修建鐵路,不知道養活了多少鐵路工人。鐵路極大地減少了旅客、貨物在路上消耗的時間等等。

當然,鐵路的修築,也有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會搶奪原本陸運和水運的生意,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鐵路的開通,又會帶動很多原本不出門的人的需求,不管是旅客還是貨物,吞吐量都會大增,利好兩地的百姓。

在這個大勢之下,有的人,生活會比以前艱難,但是,更多的人,生活會過得更好,這是毫無疑問的!

從隆慶四年開始,鐵路要繼續修,李文貴在蒸汽機作坊這邊的重點,就轉移到把蒸汽機應用到更多的場景去了。

比如,他之前有提過,把蒸汽機運用到船上。

海上且不說,只是內陸河的話,風浪更小,就很適合改裝現有的大型船隻,改為明輪船是最省心的。

而明輪船的最佳用武之地,就是長江上的橫渡,以及逆流而上。因此,明輪船的造船廠,便是設到了南京那邊去,和朝廷合股,在朝廷控制的南京造船廠進行改造,打造新式船。

另外,李文貴還嘗試把蒸汽機應用到農事上。

如果是內燃機的話,那肯定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