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屍體回來。文命見工人已死,不勝傷感,就吩咐眾人,從速將其埋葬。眾人道:“屍體還沒有全冷呢,立刻就葬,不嫌太忍心嗎?”文命道:“講到禮,自然要等一日。但是此刻洪水之患未平,陂塘之事正急,只能朝死而暮葬,哪可以遲延一日呢?多日之後才葬,是禮之經;朝死而幕葬,是禮之權。現在只好用權,並非我太忍心呀。”眾人聽了,亦以為然,於是就將那工人埋葬了。
文命叫過天地十四將來,吩咐道:“以後大眾前進,這種危險之事必多。它們都是凡夫,抵敵不住這種怪物,只好偏勞爾等,在前巡察,庶可有備無患。”十四將答應,從此遂在大隊之前效力,不在文命前後左右了。這時伯益已將怪獸形象畫出,但是不知其名。文命遂作法,叫了蔓蕖山神來問,才知道這個怪獸名叫馬腹。那蔓蕖山神的形狀,卻又生得古怪,是個人面而鳥身。眾人看了,更是稀奇。閒話不提。
且說文命由蔓蕖山西進,到了熊耳山,是洛水發源之地了。
文命詳細察看一回,再沿洛水而下。到得中流,忽然看見似有大物蠕蠕而動。文命防恐又是妖怪,吩咐眾人戒備。哪知仔細一看,卻是一隻很大的大龜,從水中直爬上岸,一徑到文命面前伏著。文命詫異,向它背上一看,彷彿像個圖畫,又彷彿像個文字。就叫人取過筆牘來,照著它的式樣,細細畫下。原來有兩件東西:一邊是個計數之圖,從一到九,排列整齊,縱橫推算起來,無不是個成數;一邊是個哲理之文,共有三十八字,現在將它錄在下面:五行,敬用五事,農用八政,協用五紀,建用皇極。又用三德,明用稽疑,驗用庶徵,享用五福,威用六極。
文命看了,知道它是天地之至寶,宇宙之精義,天所寵賜的,於是向著這神龜再拜稽首而受。那神龜仍舊蠕蠕入於洛水之中。後來文命有閒暇時,常常將這個洛書研究,因而將它次第起來,成功了九類,就是現在《書經》所載的那篇《洪範九疇》了。文命又看那洛書上的文字,奇古可愛,於是常常撫仿它的筆法。後來鑄鼎象物,上面題的字,就用這種筆法來書寫,就變了後世鐘鼎文字之祖。這是後話,不提。
且說文命得到洛書之後,就到了洛水與伊水相會之地。又溯伊水而上,看那地勢,覺得千巖萬岫將伊水的上流遏住,宣洩不暢。裡而群山包圍,已形成一個湖泊,將來裡面的水積聚漸多,難保不倒灌而下,釀成水災。因此取出伏羲氏所賜的玉簡來,將各處地勢量了一回,就擇定一處,叫眾人動工,把那連山開鑿它斷來。這時所用的器具,還是銅的居多,因為工倕所製造的鐵器送來不多,不敷分配,所以工程困難,與開鑿孟門山相仿。
一日文命正在監工之際,忽有人來說,從前向工倕所要的鐵已如數送到了,現在砥柱山南岸。文命聽了,就叫蒼舒、檮戭、龐降、庭堅四人在此監督工程,自己率領將佐,徑到底柱山南岸而來,想出一個提煉鐵沙的方法,叫工人依式開爐鼓鑄,製成幾柄斧鑿,果然比工倕所製造的又進步些。文命便將提煉鼓鑄之法,寫了一封信,並制就的斧鑿,叫豎亥一併送去給工倕,叫它依照這個辦法,再研究,再製造。豎亥奉命去了。文命又將餘剩下來的鐵叫工人鑄成一隻大鐵牛,立在河水南岸,頭向南,尾在北,作向西回顧之形。
伯益、水平等看了,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便問文命。文命道:“天生五種原質,叫作金木水火土,是謂五行,有相生相勝之理。鐵屬於金類,金能生水,而十二支之中,醜支肖牛,牛為土類,土能勝水。我前日在此看見河水滔滔,厲害得很,雖有底柱山約束不祝深恐多少年之後,仍舊要受水患,所以用五行生剋之理,鑄成此牛,妄想作一種鎮壓之用。有效無效,且看後世吧!”眾人聽了,方才明白。
一日,正在安放金牛的時候,忽聽見在水邊的工人嚷道:“夥頤,好多呀!”引得大家都到水邊去看。文命和伯益、水平等也都走過去。只見水中大魚無數,銜尾相接,絡繹不斷的向上流游去。東西底柱之山,水勢很急,不知道它們怎樣能夠逆衝而上?仔細一看,都是鯉魚,大者丈餘,小者亦有八九尺,衝波跋浪,究不知它們是何用意,亦不知道它們要到哪裡去。
水平好奇之心發動,就慫恿文命,叫天地諸將去探它的來源;一面又要跟著它們,以窮其究竟。文命因為這種異事於物理氣候土地等必有關係,所以答應了。就叫大翳、盧氏二人往下流去探它們的來源。自己就帶了眾人跟著鯉魚而進。時當三月,一路桃花盛開,濱水桃花,因風吹拂,落在水面,如紅霞萬點,隨水流滾滾,向東而逝。那大群鯉魚絲毫不改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