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不確定性,如果我們僅僅依賴於直覺來做最後的判斷和決策,也容易受認知假象的迷惑,會對存在的風險視而不見,做出理由不充分的交易判斷,當結果不如意時,則開始責備自己或遷怒於他人。一般來說,投資者被認知假象左右時往往會表現出下面這些心理缺陷:

樂觀情緒

儘管樂觀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但完全被樂觀心態左右,或者換句話說盲目樂觀,對於股市投資者來說,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因為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如果出現盲目樂觀情緒,就容易導致高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高估市場的表現,低估或忽視風險的存在,誇大了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因此,我們建議:首先,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要時刻剋制自己的樂觀情緒,牢記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場所,不為暫時的成績忘乎所以;其次,投資者要成為一個明白人,既知道成功是如何取得的,更清楚失敗是如何造成的,最好把自己過去並不成功的操作記錄下來並附上失敗原因貼在牆上時刻警醒自己,做到這一點是需要勇氣的;再次,在分析歷史資料時要全面客觀,避免只看股價上升的那段行情,而不看下跌的行情。

懊悔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為已經做了的某件事後悔,而不是後悔沒做某件事;但在股市裡,情形正好相反,投資者經常是後悔沒做某事——為什麼當初就沒買這隻如今漲得這麼好的股票?而面對已經做出的不明智的投資決策,甚至有些已被事實證明是錯誤的決策,投資者仍然會強調各種各樣的原因——不是我錯了,而是股市太狡猾,因為投資者都不喜歡看到損失或潛在的損失。但股市裡的這種有悖常理的懊悔情緒只會把事情變得更糟,把投資者的心態搞壞,進而可能陷入惡性迴圈之中。如果投資者有這種懊悔情緒,再加上我們後面講到的帶有“事後諸葛”習慣的話,表明這樣的投資者基本上不適合在股市裡生存。因此,我們建議:首先,投資生涯中出現錯誤十分正常,投資者要勇於直面自己的錯誤,避免被懊悔情緒左右;其次,切忌在懊悔情緒中改變既定的投資策略和目標,通常這種改變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反覆無常是投資大忌;再次,適度分散化投資和把目光放長遠,可以幫助克服懊悔情緒帶來的危害。如果只有少數股票因自己的判斷失誤導致回報不佳,而投資組合中其他風格的股票或資產表現依然符合投資者預期,投資者可能就不會那麼沮喪了。即便投資組合因市場系統性風險出現整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但如果我們看重的是中長期回報率,只要股市長期向好,投資者依然應該泰然處之。

事後諸葛

心理學研究表明,很少有人能夠準確回憶或願意承認某一事件發生前自己對該事件的預期及依據,而更傾向於在事件發生後根據已經明確的資訊做出“正確”的解釋。股市裡這樣的現象很多,例如在每天收市之後,專家們總能很有理地對當天市場的表現給出聽上去似乎合理的解釋,漲有漲的道理,跌也有跌的理由,總是能夠找到佐證性的根據。而投資者們則錯誤地認為,專家們說得多麼有道理,似乎短期市場是可以被預測的。他們不想一想,如果短期市場行為真是可以被預測的,這個股市不知要成什麼樣子了。我們認為,事後諸葛的習慣不僅無益,而且有害,容易使投資者過於自信。聰明的投資者不必過多關注已經發生的事件,尤其應該看淡他人對於市場表現的解釋和預測。重要的是,自己要認真總結自己的判斷為何與事實相符或不符,做好相關的記錄,以此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

投資者如何擺正投資心態,克服心理障礙(2)

對於偶發事件的過度反應

股市裡的偶發事件是頻繁發生的,對偶發事件進行因果詮釋意義不大,因為它不是系統性因素,不會影響長期趨勢。如果投資者受偶發事件的干擾,輕易改變之前經過認真分析而做出的判斷,做出過度反應,則會導致業績不佳。1998年,美國Odean教授發表在《金融學期刊》的實證研究表明,在其觀察同一券商底下的一萬名客戶(個人投資者)的交易行為時發現,在投資者賣出一隻股票後很快買入另外一隻股票的情形中,往往被賣出股票的股價在隨後一年的表現優於後來買入的股票,一般高出三四個百分點。這說明過度反應所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的。原因就在於投資者的心態上發生了變化,把偶發事件看成必然事件,所以,就要去尋找新的模式而否定之前的模式。因此,我們建議:首先,問自己是否有真正確鑿的理由足夠支援自己對於市場的判斷是正確的;其次,在做決定前慎重考慮這筆買賣的決策是否基於一些隨機的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