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麼是被我們每天掛在嘴邊的“公司業績”呢?任何一本金融學教科書或任何一位金融學教授都會告訴你,唯一正確的公司價值暨確定股價的基礎是由公司未來經營產生的自由現金流(FCF)按照某一折現率折現後得出的當前價值,因此,業績就是折現後的自由現金流。但在實際經濟生活中,準確計算長期自由現金流難度很大;可以說是幾乎無法做到的,沒有實際可操作性。在實際操作中,投資者約定俗成的是將公司的會計利潤,即支付所有賬單和稅單後的淨利潤視為公司業績。這看上去雖不完美,但很實用,也很好用。我們只需關注公司披露的淨利潤,並預測未來1~3年的淨利潤,即可得出對公司業績及股價的判斷。當然,這種判斷還不足以構成我們的投資決策依據,因為不同收入和利潤規模的公司不在一個量級上。但將淨利潤除以發行股票數量(總股本)後,即每一股裡有多少淨利潤,在不同公司之間是可以比較的,於是就出現了每股收益(EPS)這個重要指標。現在可以給出在實際投資中對於業績的定義了——業績就是每股收益。那麼,業績在投資活動中又是如何表現和發揮作用的?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每年會有4次業績釋出的集中日期,這就是所謂的業績披露期,是上市公司向股東們集中交成績單的日子。由於公司股價走勢和未來的定價主要取決於市場投資者對於公司未來各季度或年度業績的預期,如果這份成績單好於投資者的預期,即公司披露的當期EPS超過市場預期的EPS,並且有跡象會繼續向好,股價往往會有進一步的良好表現。但如果實際的EPS未達到市場預期,且看上去以後還會更糟,則很少有投資者這時還願意繼續持有,股價應聲下跌便是情理之中的了。但投資者很難準確確定業績的市場預期,因為國內市場上目前還沒有海外成熟市場的IBES系統(InstitutionalBrokersEstimateSystem)來發布市場平均業績預測,投資者目前對業績好壞的判斷還是基於增長率的絕對值,而非業績預期。決定股價高低的另一個因素是公司披露業績的成績單的質量如何。即便公司公佈了高增長的且超出市場預期的業績,但如果總體質量不高,也會遭到投資者的質疑甚至被拋棄。判斷公司業績質量高低主要看三點:首先是業績表現的可持續性。比如一家公司披露了高增長的業績,但其成長性來自於變賣資產、裁員減薪或其他一次性收益所得,顯然這一業績的質量是不高的,只有當EPS的增長是來自於銷售額的上升或主營業務利潤率的改善,才可被視為是可持續的、有質量的業績。通常情況下,如果投資者發現淨利潤增速明顯高於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就要警惕公司是否使用了“非常”手段來實現業績的高增長。其次是業績表現的可控性。如果公司業績增長來自於一些公司無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中國國航(601111),因央行突然宣佈人民幣大幅升值而帶來公司業績激增,雖然在短期內投資者也會跟著受益,股價受此影響會有短期良好表現,但來年業績怎樣就不好說了,因為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還是由企業的內功來決定的。高質量的業績是對公司管理水平、公司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綜合反映,這樣的股票才能讓投資者放心持有。最後是賬面利潤是否能順利變為現金流。有些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都出現大幅增長,但經營性現金流很差,甚至為負數,再一看資產負債表裡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原來是“賣”出去很多貨卻沒收回錢,這樣的情況也會讓投資者很不放心。一個極端的例子是2003年四川長虹(600839)因“成功”開拓北美市場,業績大幅增長,但應收賬款增長更快,之後發生的事大家都清楚,上億元的應收賬款變成壞賬,導致鉅虧,公司股價也一路下跌。因此,只有當業績增長,而且有相匹配的現金流作驗證時,才是有質量的業績,才是不會騙人的。可以說,投資者的投資生涯就是在與公司業績共舞,在預期、驗證、再預期中經歷一個個痛苦與歡樂的輪迴。投資者除了要知曉在實際生活中的業績概念和判定業績好壞的標準外,真正的功夫還是在於對未來業績的準確把握和預期上。

。 想看書來

為什麼要熟悉公司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又叫商業模式。簡單地講,就是公司是靠什麼來賺錢的。一個好的盈利模式,第一是必須符合當前的市場狀況,第二是可以實現利潤的,而非僅是完成銷售額。當投資者分析一家公司時,往往只關注業績資料、股價表現和估值水平等方面,而忽視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這家公司究竟是靠什麼賺錢的。事實上,公司有一個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