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璧接著說道:“所謂節流,則是緊縮用度了。一是暫緩招引收納移民,或是控制移民人數,降低安置標準。二是數年之內難有大戰,軍士的糧餉,武器盔甲的裝備,匠作工坊的材料採買、研發產造,均可相應降低標準、縮減規模。三是熊展與英娘每年在金利來商號的分紅,三家合併既為一體,何分你我?大可減少乃至取消。”
“如此一來,數管齊下,不僅可以確保支應,應該還會略有節餘。在下淺見,不知侯爺以為然否?”
如今楊氏集團正如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開銷龐大,確實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咋一聽來,江城璧的解決意見似乎有理有據,切實可行。而且他的本意,並不是要阻擋這臺機器的前進,只是建議適當放慢前進的速度。
楊致認真思索片刻,緩緩搖頭道:“先生確實既費了力,又用了心,我十分感激。但我認為,先生之言貌似有理,卻無一條可行。”
江城璧一聽,不禁有些發急,苦著臉道:“侯爺,在下也知道諸事有利亦有弊,但我不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麼?手裡沒銀子,拆東牆補西牆或可勉力支應一時,可有朝一日若是無牆可拆了呢?”
“我原想盡力維護侯爺的威望,那費力不討好得罪人的黑鍋,由我來背。可您卻說無一條可行!您總得給我個說法吧?總得讓我幹得下去吧?”(未完待續。)
'邪雲曲 第348章 搶它丫的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楊致看得出來,江城璧是真急了。
所謂黑鍋,實乃言之有據。但凡亂世梟雄,為達目的,往往不擇手段。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因軍中缺糧為求穩定軍心,有意挖坑斬了管糧官,便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生逢亂世,楊致若與眾多部屬講究什麼民主,絕對是腦子進水了。他很看重集思廣益,但每逢決斷,必定說一不二。江城璧直承其事,足見其忠。
江城璧出身北燕三山望族,家財殷富,飽讀詩書,文武全才。之所以落到今時今日的境地,都是受萬世師表孔老夫子的影響,中毒太深。此公講信義,重原則,但並不迂腐。也就是說,這樣的人不好糊弄,也不能糊弄。
誠如江城璧所言,楊致既要給他一個心服口服的說法,也要讓他幹得下去。梟雄之所以能成為梟雄,是因為別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別人想不到的他能想到,別人不敢做的他敢做!
與江城璧這個檔次的人作交心之談,與大字不識一籮筐的大老粗不能相提並論。楊致悠然笑道:“先生,聖人有云,有所不為,有所必為。而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謂之不智,有時卻可令看似不可能的事成為現實。”
“我先從先生所謂的開源說起吧!常言道,物以稀為貴。金利來商號的經營規模,只能維持現有水平,不宜再盲目擴大。東西多了,那就意味著不是那麼稀罕了。必會影響市價行情。不僅如此,讓利於人的原則必須堅持。先生精於經濟之道。應當知道,只要我們將海外貿易的商路、貨源、行市的掌控權握在手中。長期維護供不應求的局面,保證貨物價格的相對穩定,著眼長遠,無疑對我們十分有利。你且想想看,市場還是那個市場,買東西的人還是哪些人,若是擴大經營規模,獲利的增長十分有限。……我這麼說,先生可能理解?”
放在前世。一句話就說到頂了,必須長期保持賣方市場的壟斷地位。江城璧稍一思索,承認道:“確有道理。”
楊致繼續說道:“那接下來的這一條,先生更不難理解了。先生所說的增加巡海次數,擴大活動範圍,那是說得客氣的。說白了就是勤搶、多搶、往遠處去搶。須知商賈重利是不假,但也愛惜性命。涸澤而漁,何其不智?商賈大多是精明之人,有幾個人會冒搭上性命去賺錢的風險?沒人敢做生意了。我們又去搶誰?還是那句話,即便是搶,也得適度,也要想到能搶多久。”
“說到我們與秦氏的合作。我承認,我們的策略隨著大夏政局的變化而調整。這幾年來,秦氏在山東外海諸島囤積了大量物資。開設海關總督衙門,登陸夷州的諸項事宜。都投入甚巨。先生,親兄弟都要明算賬啊!如今我們的養兵糧餉、匠作工坊的物資支應。大多是從山東外海諸島運來。其中很大一部分,皆屬秦氏。”
“我與先生說句剖心之語,我們與秦氏是合作,而不是合併。若說是敲詐勒索耍無賴,我算得上是一把好手。可也得看人、看時候!是個人就這麼幹,那以後誰敢與我楊致打交道?既是合作,我有我的尊嚴,秦氏有秦氏的原則。先生應該清楚,拋開我與秦空雲的兄弟情誼不論,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