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天志帶著人馬風馳電掣般朝著京城奔去,心中滿是對真相的渴望與對朱友圭等人的憤恨。而在潞州城,李嗣源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糾結之中。
朱友圭聽從左丘明的計策,不但切斷了潞州城的糧草供應,還在京城內瘋狂加大對尹天志的通緝力度,城中百姓人心惶惶,流言蜚語四起。與此同時,朱友圭集結的軍隊也在潞州城周邊不斷進行騷擾性的試探攻擊,試圖擾亂城內的軍心。
李嗣源站在城牆上,望著城外那密密麻麻的營帳,心中清楚,照這樣下去,潞州城遲早會因糧草斷絕、人心渙散而不攻自破。他深知自己麾下計程車兵們都是忠心耿耿、願意為他出生入死的好男兒,但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為了保護尹天志而白白犧牲。況且,他還肩負著保衛潞州城百姓的重任。
經過數日的深思熟慮,李嗣源終於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命人將尹天志的親信們召集到議事廳,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形勢萬分危急,朱友圭鐵了心要置尹兄弟於死地,我們潞州城已然是岌岌可危。若再為了護他而與朱友圭硬拼,不僅保不住他,還會讓整個潞州城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尹天志的親信們聽聞此言,頓時炸開了鍋,紛紛叫嚷著表示不滿。有人喊道:“李將軍,您怎能在這個時候拋棄尹大哥?我們一直並肩作戰,如今怎能說放棄就放棄?”
李嗣源長嘆一聲,目光中滿是無奈與痛苦:“我又何嘗想如此?但這是為了大局著想。我若繼續與朱友圭對抗,城中百姓會跟著遭殃,我們多年來守護的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尹兄弟武藝高強,又足智多謀,回到尹天閣或許還有一線生機。而我留在潞州城,還能守護住這裡的百姓。”
親信們面面相覷,雖心有不甘,但也明白李嗣源所言句句屬實。最終,他們只能無奈地接受了這個決定。
李嗣源隨後修書一封,派人快馬加鞭地送往尹天志的隊伍。尹天志收到信後,看著信上那熟悉的字跡,雙手微微顫抖,眼中滿是難以置信與憤怒。他怎麼也沒想到,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生死與共的李嗣源,竟然會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與他劃清界限。
“李嗣源,你怎麼能如此絕情!”尹天志憤怒地將信揉成一團,狠狠地扔在地上。
但冷靜下來後,尹天志也能理解李嗣源的難處。他深知如今的局勢對他們極為不利,李嗣源要守護潞州城,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迫不得已。
尹天志深吸一口氣,強忍著心中的悲痛與憤怒,對身邊的手下說道:“既然李將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們也不能強求。如今,我們只能靠自己了。回尹天閣,那裡才是我們的根基所在。”
於是,尹天志帶領著隊伍,調轉馬頭,朝著尹天閣的方向疾馳而去。一路上,眾人都沉默不語,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回到尹天閣後,尹天志立刻召集閣中眾人,商討應對之策。他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講述了一遍,眾人聽後都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與朱友圭等人決一死戰。
尹天志擺了擺手,說道:“我們不能衝動行事。朱友圭如今手握大權,又有聖靈教相助,實力強大。我們貿然出擊,只會白白送死。我們要從長計議,尋找機會,揭露他們的陰謀,還我清白。”
此時,一名手下站出來說道:“閣主,我們可以利用尹天閣在江湖上的人脈,收集朱友圭和聖靈教的罪證。同時,暗中聯絡那些對朱友圭不滿的勢力,組成聯盟,共同對抗他們。”
尹天志點了點頭,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他立刻安排閣中眾人行動起來,有的負責在江湖上打探訊息,有的負責與其他勢力聯絡。
而在京城,朱友圭得知尹天志逃回了尹天閣後,心中暗自得意。他認為尹天志已經是甕中之鱉,插翅難逃。於是,他加大了對尹天閣的監視力度,同時繼續在京城內搜捕尹天志的餘黨。
左丘明提醒道:“陛下,尹天志逃回尹天閣後,肯定不會坐以待斃。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警惕。”
朱友圭冷哼一聲:“他能掀起什麼風浪?尹天閣雖然有些勢力,但在我強大的軍隊面前,也不過是螳臂當車。”
風雲突變,亂世烽煙起
朱友圭對左丘明的提醒嗤之以鼻,依舊我行我素,迅速集結起一支精銳之師,浩浩蕩蕩地朝著尹天閣進發。他志得意滿,滿心以為這一趟出征,定能將尹天志一舉擒獲,徹底剷除這個眼中釘、肉中刺,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與此同時,在江湖的各個角落,尹天閣的情報網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迅速鋪開。閣中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