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弘鐸勉強打起精神,今天的敗仗對他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多年的籌謀都在今日付之東流。
“不錯,我還有本錢,手下大軍還有許多殘部分散在各處,我要振作起來,收攏敗軍。尚公乃,你向來多智謀,如今我心中焦慮,難以想出辦法,你說說看,我們將來該怎麼辦?”
“主公,以末將之見,我升州向來水軍強大,如今雖然戰敗,但水軍主力還在。末將懇請主公沿途收容敗軍,然後沿著大江入海。末將聽聞海外有海島無數,島民也有不少。主公到那裡可以休養生息,以圖將來東山再起。”尚公乃建議道。
“出海?”馮弘鐸有些猶豫。他知道尚公乃說的好聽,但海外貧瘠,海上又風高浪急,非常危險,根本不是什麼好地方。到了那裡想要東山再起,幾乎不可能。
更何況,他的手下士兵都是升州本地人,不說他們對家鄉的留戀,就說他們的家人朋友都在此地,讓他們與自己一起出海,這些部下願意嗎?
“不錯,出海。主公,如今這江淮一帶,陸地上是吳王楊行密的天下,但海外之地,他楊行密總管不到吧?所以主公只有逃到海外去才能安全。”尚公乃見他還在猶豫,連忙又勸道。
馮弘鐸沉默不語。他當年並不是楊行密的部下,只是後來見楊行密勢大,這才舉州投靠他的。後來馮弘鐸依仗自己水軍強大,對楊行密多有不服,前些日子都還派尚公乃去求取潤州;這一次他起兵攻打宣州之前,楊行密也曾派人來勸阻他,但被他拒絕了,如今兵敗,即便再去投靠楊行密,對方又會放過他嗎?
他覺得可能性不大,至少如果自己在楊行密的位置上的話,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樣一個“逆臣”的。
這樣一想,投靠楊行密也不可能了,留給他的選擇還真只有沿江出海一條路了。
“好,就依你所言。”馮弘鐸最後咬咬牙作出決定。
廣陵城淮南節度使府,楊行密接到李神福發來的捷報,大喜過望。
“我楊家後繼有人,這是上天庇佑我楊氏啊!”楊行密有些手舞足蹈,激動的道。
“長公子臨危不懼,有大將之風。末將等在此恭喜大王后繼有人!”眾多將領也都紛紛道喜。
楊渥的這次勝利雖然規模並不大,但他畢竟是初次上戰場就能有如此表現,自然讓諸將高看一眼。
楊行密聽了先是非常高興,但隨即臉色一肅道,“雖說渥兒立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不過畢竟年輕,你們不要過多誇讚,免得讓他驕縱起來。”
他臉色雖然嚴肅,但語氣中的那股子得意卻怎麼都藏不住。此刻他不是什麼吳王,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父親,在他人誇讚自家兒子優秀時連連謙遜。
隨後不久,楊行密又收到兩份新的捷報,一份同樣是李神福發來的,說是升州已經不戰而下了;另一份訊息卻是田傳來的捷報,說他今日上午在葛山擊敗了馮弘鐸的主力,目前正在追擊殘敵。
收到捷報,楊行密更加高興,當眾對大家宣佈了這兩個訊息。
“如今的情況你們都知道了,現在商議一下該怎麼對待馮弘鐸的殘部。”楊行密話語還是那麼簡潔。
“大王,末將以為,馮弘鐸舉兵反叛,應該徹底將他剿滅,以絕後患。”王茂章還是第一個站出來道,其餘眾將也紛紛贊同。
唯獨戴友規站出來道,“諸位將軍的意見,在下以為不妥。升州雖敗,但水軍還在。若是馮弘鐸率領水軍出海,我軍只怕難以徹底剿滅他,到時候必為我淮南的後患。所以在下以為,大王應當派人安撫他,重新將他收為麾下。”
“那若是他不從,執意要出海該怎麼辦?”有將領問道。
“海外之地太過險惡,我想只要還有別的去路,馮弘鐸肯定也不願逃出海去。就算馮弘鐸想要逃出海,他的那些部下也肯定不願出海。”戴友規一臉自信的答道。
“那如果他重新投靠大王,卻暗地蟄伏下來,以後再次背叛大王又該如何?”
“大王,如今馮弘鐸已經山窮水盡了,以屬下之見,只要不給他兵權,讓他擔任個虛職就是,如此何愁他再次叛我?”
楊行密點頭道,“戴先生所言甚是,如此就請戴先生為使節,去馮弘鐸軍中犒勞他的殘部。”
“屬下領命。”
馮弘鐸收攏殘部,登高而望,只見他當初的數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千人了,一時間悲憤不已。
就在他望著左右殘兵欲哭無淚時,手下來報說,有使者從廣陵而來,想要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