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在前方流血的人指手畫腳,一點真本事都沒有,憑什麼當上刺史?
當然,不管是支援的還是反對的,實際上都不是什麼高層人物;那些真正的淮南高層,除了節度判官周隱在第一時間就站出來支援外,其他人在楊行密表態之前,卻沒有一個人出來說什麼,都選擇了靜觀其變。
他們不知道徐溫的上書到底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楊行密或者楊渥的意思,所以在搞清楚之前,都只讓下面的官員們打打嘴仗,自己卻不插手。
過了幾天後,壽州刺史李承嗣上書節度使府,提出辭去刺史之位,只擔任軍職。當天下午,正在鄂州軍前的李神福也送來奏章,其中的意思與徐溫、李承嗣二人差不多,但話語卻比兩人要直接尖銳多了,不僅直言武將擔任刺史的各種危害,還公開宣稱文武分離,要求武將不得干預民政,文官不得干預軍務。
相比於以前一直低調,去年才剛剛擔任蘇州刺史的徐溫,李承嗣、李神福二人的影響力就要大多了,尤其是李神福,這位淮南的常勝將軍,在軍中的威望極為深厚,他的奏章剛剛遞交,那些之前還在反對的將領們便紛紛閉口不言了。
而兩人的上書也讓那些淮南的高層看清了局面,知道徐溫的上書並非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節度使府提前安排好的。
李承嗣作為外來將領,在淮南沒有什麼根基,之前除了忠於楊行密以外,對淮南的事情也一直保持中立態度;而李神福更不要說,對楊行密忠心耿耿。這兩人幾乎同時上書,大家如果還不明白這是誰的意思,那就該趁早捲鋪蓋回家養老了。
不過雖然知道了軍政分離是節度使府的意思,但淮南高層依舊風平浪靜,沒有誰出來表態,連之前公開支援軍政分離的周隱也沒有之前活躍了。
而吳王楊行密也依舊沒有表明自己的態度,對於徐溫等人的先後上書既不批准,也沒有反對,平日裡照常召見臣子,照常召開公議,決斷淮南的大小事務,似乎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過了兩天,楊行密又忽然親自操辦起世子楊渥的定親之事來,等到定親之事忙完後,楊行密才忽然宣佈,將要親自巡視淮南各州,而淮南大小事務,由留守的世子楊渥全權處理。
ps:今天還缺一章,不過可能要過十二點才能更了。
第二百零九章 捷報
楊行密忽然宣佈出巡,不僅震驚了淮南上下官員,便是楊渥也沒有絲毫準備,等到楊行密在公議上忽然宣佈時才得到訊息,但那時候出巡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完了。
按照安排,這一次除了掌書記殷文圭以及其他少數幾個幕僚會隨同楊行密出巡外,其餘淮南高層包括嚴可求在內,都被留了下來協助楊渥處理公務。
而在護衛安排上,除了由親軍將領袁稹率領的一千親軍外,大將周本也會率領五千人隨行。此外,楊渥在得知出巡計劃後,因為不放心,又讓侯瓚率領一千騎兵隨同護衛。
臨行前,楊行密才笑著對楊渥說,自從去年六月出徵宿州不勝而返後,他便一直想要到各地去巡遊一下,不過那之後因為楊渥一直在外征戰,為了保證後方的穩固,所以他只能一直待在節度使府內,感覺快要悶出病來。
如今楊渥好不容易成長起來了,能夠獨自處理淮南事物了,他也要外出巡遊輕鬆輕鬆了。
一番話說得非常隨意,但楊渥卻深受感動,知道楊行密這次肯定不是去遊玩放鬆的。
如今淮南的局勢有些微妙,節度使府這邊沒有直接宣佈實行軍政分離,各地刺史們也沒有作出反應,顯然都還在觀望。
楊行密選擇在這個時候巡視各地,顯然是在間接的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也能親自與各地刺史們談一談,讓他們主動選擇支援軍政分離的政策。
當然,直接將各地刺史召到廣陵來也能達到這些目的,所以楊行密選擇出巡各地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為了留下楊渥處理朝政,進一步為他樹立權威。
這次出巡楊行密將他的第一個目的地定在了滁州,他將要經這裡前往老家廬州,然後在那裡見一見在淮南有深厚威望的廬州刺史劉威。
在楊行密離開後,楊渥也在嚴可求、駱知祥等人的協助下開始處理政務。
如今的淮南最主要的事物便是正在同時經歷的兩場戰事,好在其中一場發生在青州,其糧草輜重等都有平盧節度使王師範負責,淮南這邊需要過問的事務並不多。
唯有另一場戰事,李神福的西征軍,其後勤保障等都需要節度使府這邊隨時接應,所以楊渥要處理的事物主要是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