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之前的他還存著一絲野心,不願就此投降吳國,想要趁亂建立一方勢力的話,那現在的他即便以劉皇叔的經歷來自勉,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沒有任何機會了。
不僅沒機會趁亂取利,而且因為他之前的遲疑不決,現在的他即便投降吳國只怕也難以保住富貴,甚至連性命都難以得到保障。
畢竟他過去的表現實在是讓人忌諱,當初擔任荊南節度使時的經歷就不說了,朱友貞發動兵變時他參與其中,還有這幾個月的遲疑和觀望同樣會給吳王留下不好的印象。
像他這樣的亂世梟雄,楊渥就算嘴上不說,心中只怕也會時刻防備著。
作為一方節帥,長期獨領一方的梟雄,高季昌深知若是哪個人被他的君王時刻防備著,那麼此人掉腦袋的日子就不遠了。
所以現在高季昌要想的不是如何保住富貴榮華,更不是如何趁亂取利,而是應該怎樣保住自己的腦袋以及全家人的性命。
在他身前,梁震和倪可福這倆位心腹同樣皺眉沉思,在為將來而籌謀。
他們同樣知道高季昌面臨的困境,知道現在必須是做出決斷的時候,不能繼續遲疑了。
倪可福低聲建議道:“節帥,梁先生,若是咱們立即起兵,與城外的吳軍聯手,內外夾擊,將陸思鐸完全消滅,以此功勞能否得到吳王的歡心?”
“不行,這樣只怕會適得其反!”梁震聽了當即搖頭。
“吳王的性子老夫仔細研究過,他看上去心胸廣闊,寬宏大量,能夠容人,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對方沒什麼野心的基礎上的;實際上此人的猜疑之心非常重,不比在當年曹操之下。”
“比如當初吳國樞密使朱瑾,此人當初作為泰寧軍節度使,曾經與朱溫爭奪中原,歷經十年戰爭才最終失敗。”
“此人為了自己的權勢可以說是不擇手段,當初為了得到泰寧節度使之位,假意要娶前節度使齊克讓之女,卻趁著婚禮的時機發動兵變驅逐齊克讓,自立為泰寧節度使。”
“後來朱瑾兵敗,朱溫將其兄長朱抓住,讓朱前來勸降;但朱瑾不但不投降,反而為了穩固軍心,親自將朱殺死。”
“這樣一個為了自己的權勢可以不擇手段的人,他雖然在投靠淮南之後屢立戰功,深受吳國武忠王的信任,卻引來了當今吳王的猜疑。”
“所以自從當今吳王掌握大權之後,朱瑾始終未能掌過兵權;雖然看上去每次征戰吳王都會將其帶在身邊參謀軍機,但這何嘗不是一種防備呢?”
“後來李神福病逝,按理說應該由樞密副使朱瑾接任為樞密使,但吳王最終卻選擇提拔李承嗣接任。這些都足以說明吳王對此人的防備。”梁震詳細的介紹著。
高季昌聽了連連點頭,問道:“前輩的意思是,讓本帥向朱瑾學?”
“不錯,朱瑾這人極為聰明,他知道自己深受吳王忌憚,不過他沒有急著表現自己,更沒有因此就驚慌失措,而是用自己的表現來一點一點的改變自己在吳王心中的印象。”
“自吳王接位以來,朱瑾始終保持中立,不結黨,不專權,更不去觸碰軍權,對於吳王交代的任務則一絲不苟將其完成,絲毫不逾越自己本分。所以十多年時間下來,最終得到吳王的認可,如今官居吳國樞密使,成為吳國朝中顯貴。”
“所以節帥若想保住富貴,就必須向朱瑾學習,從現在開始就要安守本分。”
“那陸思鐸固然是吳國的敵人,但於節帥而言,他卻是領兵來救援節帥,這對節帥是一種恩義;若是節帥為了保住自己的富貴,卻暗中與吳國聯手,將陸思鐸給害了,只怕吳王得知後,即便表面上會誇讚節帥,但心中只怕更加不喜。”梁震勸道。
“前輩說的不錯,如此不擇手段之人,有些梟雄或許會喜歡見到,但吳王肯定不會高興。”高季昌有些後怕的舒了口氣。
剛才若不是梁震勸說,只怕他就要聽從倪可福的建議向陸思鐸動手了。
的確,吳王楊渥喜歡安守本分的將領,對那些為了自己的功名可以不擇手段的亂世武夫最是不喜;比如臨陣倒戈的康延孝,此人目前雖然受到楊渥重用,但楊渥對他的看重只怕還比不上對王晏球。
王晏球主動來投,這是因為他識時務,在分析時局之後做出的理智選擇;而康延孝卻純粹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而背叛友軍,臨陣倒戈。
如今他既然能為了利益背叛梁國,安知他將來不會背叛吳國?
所以重用歸重用,像康延孝這樣的將領卻難以成為楊渥的心腹,將來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