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回來時路過昌平(今北京昌平區),看到農田裡有幾個老農在很辛勤地幹活,類似這種的勞動模範皇帝自然十分喜歡,他便叫身邊侍衛叫了一個農民過來問話,詢問為何他們如此勤勞耕作,估計這位農民不知道他的身份,於是皇帝得到了一個自己絕對想不到的答案。

農民回答他:我們春天耕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子,如果任何一個時候偷懶,這一年的生活就沒有著落。連田租也交不起,要養活老婆孩子,只能每天不停地幹活了。

朱瞻基嘆了口氣,他這才明白,這些人這麼拼命的幹,並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只是要活下去而已。

這樣的回答也讓朱瞻基十分尷尬,他只好打圓場地說:“那你們冬天可以休息吧。”

這次輪到農民嘆氣了,他說:“冬天的時候,官府的徭役就派下來了,我們還得去出力氣呢。”

朱瞻基看了看田地裡農民那總也直不起的腰,感觸良多,吩咐侍衛準備回宮。

這位農民想必並不知道問他話的這個人的身份,他也絕對想不到,他和這個人的這番對話將會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朱瞻基回到了皇宮,連夜寫了一篇文章,把他的這次經歷描述了一番,發給各位大臣,他動情地說道:“百姓如此辛苦,才能謀生,我們怎能不愛惜民力啊。”

當然了,皇帝陛下的感嘆是否能夠對下面這些權謀老手有所觸動,那倒是很不一定的事情,但是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朱瞻基是個明白人,也是一個能夠體諒老百姓的疾苦的人。

事實上,由於他的爺爺 朱棣先生實在過於威猛,誰敢不服他就打誰,甚至有時候是沒事找事;主動去找別人麻煩,一來二去雖然確實很威風,但給百姓們也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大軍出征要糧食,要民工,要很多的錢。朱棣自己既不種地,也不賺錢,他會向下級官吏去要,官吏大人們自然也不會去種地,他們便會把所有的負擔加在老百姓身上。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387'

所以到了永樂後期,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逃荒的現象,生產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壞,朱瞻基沒有他爺爺那麼偉大的志向,但他很明白,現在已到了休養生息的時候了。

所幸他的父親給他留下了像“三楊”這樣的助手,面對著民生凋敝的現狀,朱瞻基躍躍欲試,要大幹一場。

可是在大幹之前,他必須先料理一個人。

終於造反了!

朱高煦先生終於忍無可忍了。

他感嘆自己找錯了工作,幹什麼不好,偏偏要去幹陰謀家,這一行雖然競爭不激烈,但對素質要求極高,雖然有姚廣孝這樣的成功人士作為自己的光榮榜樣,但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成功。

要想做一個成功的壞人、陰謀家,關鍵在於提高自己的素質。

朱高煦的素質不行,搞了幾十年陰謀卻什麼結果也沒有,幾個皇帝就在自己眼前不斷上下,現在連自己的晚輩朱瞻基也上臺了,作為一位陰謀家,朱高煦的事業是失敗的,也實在混得太差。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他想造反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上到皇帝下到老百姓,大家都知道這位先生想要造反,陰謀家這一職業,最大的特點就在於隱秘工作和地下工作,相比之下,朱高煦先生可以算是這個行業的恥辱,也頗為同行們所嘲笑。

二十多年一事無成,造反造得人盡皆知,所有一切不但侮辱了朱高煦先生的人格,也侮辱了他的智商。

不想再等,也不想再忍了,兄弟我混二十多年容易麼!造反了!

朱高煦雖然激動,但並沒有喪失理智,他在造反之前,派出了親信枚青,去京城找一個人,他相信,憑著多年的交情,這個人一定能夠站在他的這邊,只要能把這個人拉過來,大事必成!

宣德元年(1426)七月,枚青潛入京城,去找朱高煦的好朋友——張輔。

張輔熱情地接待了他,共敘友誼之後,問清了朱高煦的意圖和枚青的來意,要說這張輔為人也實在沒話說,是個直爽人,他連睡覺的地方都沒來得及給枚青安排,就把他捆起來,連夜送給了朱瞻基。

朋友?交情?呸!時務!

朱瞻基知道了這個訊息,卻並不想動手,他希望和平解決。

為達到這個目的,他派出了中官侯泰去山東樂安找朱高煦,希望對方能夠懸崖勒馬。

可是下面發生的事情卻實在讓人大出所料。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