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妙手上的智慧手環系統叫北斗,手機下載的APP也叫北斗,這個她是知道的,可她這兩天忙,也沒心情鼓搗,沒成想這玩意兒跟醫生似的,還監測她的運動量,回頭得查查怎麼關,她平時除了偶爾練練瑜伽,不做任何運動,這要是不溜達夠不叫睡覺可咋整。 或者跟健身房的私教似的,每天的問候就是叫你運動,也忒絮叨了。 飯後四口人又圍坐在茶几邊吃水果聊了會兒天,話題時而沉重時而輕鬆,除了探討街頭暴力事件,大多圍繞著齊妙的歸宿不定、一個人漂泊在外叫人放心不下這一課題。 尤其齊妙一提到生活方面成天被各種人工智慧服務著,簡直不要太方便,根本不需要學習如何與男人相處、更不需要被男人照顧,一個人的家一樣能遮風避雨,啥都不缺。 大姨一聽,幾乎是暴跳著、強烈反對她這種違背傳統思想的獨身主義觀念,還說現在結婚率越來越低就賴人工智慧。 大姨皺眉聲討:“那能一樣嘛!婚姻的意義是陪伴,家裡都是機器那能叫家嗎?!累一天了一回家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啊,你一進門,還得喊你那個什麼小維同學幫著開燈……” “我在!” “嘖!” 家裡的智慧家居忽然被召喚,突然插嘴,氣的大姨一下子沒了詞兒。 大姨夫呵呵樂了:“嘿這人工智慧真跟人差不多奧?我平時擱廳裡坐著,要是聽見你大姨突然連名帶姓叫我,我也得立馬起立聽命,有時候你大姨其實沒喊我,就跟你姐打電話提到我我也得趕緊就位,恐怕慢了她急眼,哈哈哈!” “主人,你還在嗎?” 大姨:“閉嘴!” “好的,主人。” 那邊大姨夫樂著,大姨氣的直瞪眼,小維同學又插了句嘴,真是事事有回應。 大姨見鬥不過高科技,又採取迂迴戰術,從親情頻道切入。 聽大姨一說齊妙才知道,她做完手術後的這三年以來,她媽對她的擔憂和惦記從不曾放下,她又沒什麼正經朋友,只有跟自己的親大姐傾訴。 大姨懷疑,她媽腦袋裡雖然沒長出瘤子,但整天唉聲嘆氣的人磁場裡必定盛滿了負能量,她媽還沒什麼旁的事轉移注意力,問多了又怕齊妙上火,就只能自己憋著,生活剛順當一點兒,就會莫名開始擔心齊妙的惡性腫瘤會復發,許是心態越來越失衡,才把自己也逼出病來,心理不健康,腦袋裡的血管構造也發生了變化,不自知而已。 這些齊妙都懂,這幾天也因為一場充分彰顯人性涼薄的葬禮成功慢慢消化。 大姨還藉此機會告訴給她一個秘密,這事兒連她爸都不知道。 原來大姨和她媽是雙胞胎,當年大姨品行端正認真努力,很小就能看出是個愛學習的好苗子,小學三年級的作文就立志說長大了要當老師,還經常給弟弟妹妹們講題。 反觀齊妙她媽,從小就心思亂套,看出父母重點栽培大姐,眼裡的世界逐漸扭曲,還到處跟外人說父母偏心弟弟妹妹,總覺得她這個夾在中間的老二不吃香,那學上的就跟放羊差不多,姥姥姥爺早早就看出她不是那塊料。 因著提前算好了齊妙她媽18歲的時候齊妙姥爺還沒退休,沒法安排她去國營廠接班,到年齡了又必須得有單位接收,不然檔案進入社會就沒法再安排。 姥姥姥爺商量過後,決定先把齊妙她媽送農村親戚家呆幾年,找關係把戶口本出生年月日往後改三年,這樣等齊妙她姥爺退休時,戶口年齡18歲、實際年齡21歲的齊妙媽就可以順理成章接班了。 大姨說起往事也不免唏噓:“……這事兒啊,也就是當初你三姨小,不明白咋回事兒,要不以她的性子知道了肯定得作妖,妙妙,都是一母同胞,大姨也很無奈,可是你姥姥姥爺都說,你媽和你三姨才應該是雙胞胎,倆人性子跋扈這一點真的太像了。 沒辦法啊,你姥爺的班只能叫一個孩子接,給了你媽,你三姨就只能去集體工廠上班,你可能不太懂,那就相當於現在去國企和去五險一金都不給交的小作坊上班一樣。 所以啊,你也別怪你三姨市儈,她年輕時工作不好,嫁的也不如意,確實有時代的錯。 而你媽呢,確實算是享受了這個家最好的福利,因為有了這國營廠的工作啊,介紹人才把你爸你媽介紹到一塊兒……” 齊妙在聽了這些後,心裡五味雜陳,如果以金錢衡量,她媽媽那些年多賺的工資其實就能很直觀的體現出家裡對於她三姨的虧欠。 可這就是多子女家庭普遍會存在的問題,她無力追溯時代的痛點,只在客觀思考後,暗暗慶幸她媽媽實際上比她知道的多活了三年,她媽媽不是1967年生人,而是64年,走的時候55歲了。 而在這件事上,大姨再次展現出母性的光輝,稍加引導,便成功化解了齊妙對三姨的厭惡,教會她血濃於水,若沒有太大的原則性問題,可以少走動,但儘量包容,尤其是別窩著氣兒看待親情。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