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投胎轉世化而為人。
這些個小人如同跳樑小醜一般在董卓面前如此一說,董卓的怒火也就慢慢地平息了下來。
他對著百官氣哼哼的抱怨道:“諸位大人,老夫此舉,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了我們大漢,好讓我們大漢有一個英明神武、勤政愛民的好皇帝嗎?你們大夥評評理,我說的這些話,是不是合乎天道,合乎倫理?”
那些立場不堅定,善於察言觀sè的大臣紛紛附和,都說董卓一心為國,忠心可鑑。唯有盧植大聲說道:“董卓將軍,你說的這些話,老夫覺得不太妥當!當初太甲不明,伊尹將他放置於桐宮。然後把昌邑王扶上寶座,可誰曾想到,昌邑王登基才剛剛二十七天,就濫殺無辜三千餘人,所以霍光將軍才告太廟而廢之。當今聖上年齡雖然有些小,但是聰明仁智,一言一行頗具禮儀,一舉一動合乎規範,並沒有絲毫丁點的過失,怎麼能就憑你一句話,說廢就廢了呢?”
這時候,董卓坐在案几前不住的哆嗦,臉sè也變得鐵青,本來醜陋的臉顯得越發的猙獰了。坐在盧植邊上的一個大臣偷偷地扯了扯盧植的衣襟,示意他不要再繼續激怒董卓了。
盧植笑了笑,又繼續朗聲說道:“董卓將軍乃是外郡刺史,從來就沒有參與國政,也沒有伊尹、霍光這樣的大才能,為何非要強jiān民意,硬要主持這天子的廢立之事呢?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難不成董卓將軍想要意圖篡位不成?”
盧植這一番話說的可是一點不含蓄,直接就把董卓的用心給揭發出來了,董卓惱羞成怒,又“鐺”的一下把佩劍拔了出來,一腳蹬開案几就要上前刺殺盧植。
在一旁看熱鬧的大臣一看,要出人命,嚇得“呼啦”一下子都躲到了一旁,他們都是老的成了jīng的人物了,都懂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
唯有和盧植有交情且在朝中有分量的幾個大臣擁上前去,攔下了董卓,其中侍中蔡邕、議郎彭伯勸董卓道:“董卓將軍息怒,萬萬不可啊!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天你如果殺了他,恐怕天下都要震驚,到時對你董卓將軍就十分不利了!”
眾人好勸歹勸,方才把董卓勸住,這時候,司徒王允說道:“這皇帝廢立之事乃是天下大事,萬萬不可酒後商議,我看大傢伙都散了吧,改天我們再商議吧!”
於是大傢伙紛紛起身告辭而去。
董卓又在園中坐了一會兒,感覺十分的氣悶,便在侍衛的簇擁下向園外走去,剛到園門口。忽然看見遠處一騎飛馳而至,馬上一人,衝著董卓就殺了過來,一照面,二話不說,手中長戟迎面刺來。
嚇得董卓連忙後退避讓,兩邊侍衛蜂擁而上,卻被那持戟之人一戟一個,死於當場,董卓見勢不妙,連忙躲入園內,眾兵士連忙緊閉園門,在裡面死死抵住。
董卓驚魂未定,連忙問道:“此乃何人?怎麼如此驍勇?”李儒回答道:“這就是方才在酒宴上站在丁原背後的那人,他叫呂布呂奉先,乃是丁原的義子,驍勇過人,手中一杆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這就是方才小婿勸阻岳父大人不要和丁原衝突的原因!不成想這呂布心胸如此狹隘,真可謂睚眥必報啊!”
董卓一聽,連忙向左右吩咐道:“你們在此好生抵住園門,切莫讓那廝衝了進來!”說完就急匆匆的進入園中潛避了起來。
呂布在園門外面殺了幾人,見園門緊閉,知道在此多留無益,便撥馬出城回營。
第二天,董卓還在溫柔鄉里未曾起身,就聽得外面戰鼓聲聲,號角連鳴,連忙驚問左右外面出了什麼事?
左右外出查探,不多時回來稟報,說是丁原在城外搦戰。董卓一聽,大罵一聲:“丁原老兒,匹夫欺我太甚!”
當即起身,點起兵馬,帶著李儒等人來到城外列陣迎敵。
董卓這邊剛剛扎住陣腳,就聽到對面陣中傳來罵聲,董卓定睛望去,只見丁原丁建陽指著董卓破口罵道:“董卓老賊,國家不幸,乃至宦官弄權,造成百姓流離,萬民生靈塗炭。你這匹夫,剿黃巾被殺的片甲不留,沒有立下尺寸之功,也敢大言不慚,妄言廢立,攪亂朝廷,逆賊休走,納命來!”
丁建陽話音未落,呂布就一騎奔出,向董卓陣中衝來,只見他頂束髮金冠,批百花戰袍,擐唐猊鎧甲,系獅蠻寶帶,怒目圓瞪飛馳而來。
董卓一見,向左右問道:“何人前去斬殺此人?”
“末將願往!”董卓話音未落,麾下一員小將已是高聲應答,縱馬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