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技術開市場

“你們既然還虧得起,我也不攔著你們去合資。”

在談判的最後一刻,老毛子們把他們國內的汽車製造技術和汽車鋼鐵技術打包送給了姜大鄴,作為他長期購買俄方能源的補償。

這對老毛子們來說,完全就是一個雞肋。

卡瑪斯,嘎滋,伏爾加三款汽車的全套設計圖紙,包括髮動機設計圖紙通通被姜大鄴接收了過來。

至於姜大鄴為什麼要這些看似落後的汽車製造技術,不僅僅是中國代表不解,就是俄方代表也很納悶。

姜大鄴身為過來人,他早已經知道“市場換技術”的弊端,他不希望“運十”的悲劇再次重演。

至於電動汽車的發展,姜大鄴暫時不打算涉及到,因為自己的實力和背後國家的勢力,還沒有達到令人投鼠忌器的地步。

如果貿然大規模發展,必定會被那些產油國,以及相關的實體企業所憎恨和報復,完全是得不償失。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一點準備。

除了儲備一些電池,電動機等相關的技術之外,他也開始在基礎材料和技術專利方面,逐步設下層層壁壘。

而這一次,老毛子送過來的汽車的設計圖紙,也只是他進入汽車製造領域的一個敲門磚。

在化學高分子材料和合金基礎材料領域,姜大鄴旗下的化學實驗室,已經足以單挑全世界的化工企業和金屬冶煉研究企業。

他有信心,把一個五六十年代的報廢拖拉機,打造成不遜色於t—80坦克那樣的主戰武器裝備。

更何況這些本就不是太落後的俄羅斯汽車。

前蘇聯長期注重軍工業、重工業的發展,導致其製造技術、生產工藝、設計以及管理營銷都比較落後,造飛機大炮很在行,但是汽車就真有些勉為其難了。

80年代同期前蘇聯汽車質量昰超過日本的,日本質量一流也是在90年代才完成的事情。

日本車在這之前,僅僅是外觀可以,這也是80年代,日本採用大量中國廉價商品半成品的原因。

前蘇聯的產品只是比歐美一流發達國家的產品有些差距,民用類,豐富性不夠。

但是在世界上,仍然可以屬於二流以上的高階水準,稍微不足於日本,主要也是在外觀親和性,美觀精緻上不足。

所謂東芝高精度機床出口事件,也只是改善了前蘇聯的潛艇靜音等一些功能而己,並非絕對影響了蘇聯產品的品質。

在蒙古,80年代生產的嘎斯牌吉普車,在姜大鄴穿越之前一直還是運輸,載人的主要工具。

在阿三國,前蘇聯生產的汽車一直都是計程車的主力車型之一。

要知道這些車大多已經行駛了三、四十年之久。

這些蘇聯汽車質量可想而知。

在後世的國內,基本上看不見俄方品牌的汽車。

那是因為俄方的汽車不僅僅價效比不高,更加是因為他們造的車真的很醜陋。

傻大黑粗基本上就是俄國汽車品牌代名詞。

傻大黑粗確實存在,但是隻是外觀,內部包裝不足,並非指質量有問題,要說也是品質,尤其是整體美觀程度精緻程度不如日韓汽車。

在後世中,眼球經濟佔據其最重要的地位,俄國汽車品牌的銷量自然可想而知。

俄羅斯汽車雖然做工較為粗糙,效能、外觀也無法與美、歐、日的汽車相比。

但這些汽車結實耐用、價格低廉,更適合俄羅斯國內惡劣的道路和嚴酷的氣候條件。

這就是姜大鄴把這些汽車的圖紙拿下來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整一個亞洲和非洲地區,絕大部分國家的道路和氣候條件都不好,甚至是很嚴酷。

而且他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限,很難買得起歐美日的品牌汽車。

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只要姜大鄴造出的汽車足夠便宜,足夠耐操,足夠美觀就絕對會有市場。

前兩者剛好符合俄羅斯人的汽車設計理念。

俄羅斯的發動機和底盤技術,非常適合打造這樣的低端汽車。

工業美學這方面,姜大鄴完全不擔心。

他有設計圖紙,就算是減配出來的效果圖,也比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汽車好看。

如今,高精度數控機床已經不再是制約華夏工業發展的阻礙。

逐步改進汽車製造的工藝水平,改善汽車的工業設計水平,完全是指日可待。

相信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