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派”等等不管你是什麼派,只要*,就很有可能成為“反動派”。而“反動”一詞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反對某個政黨或某個政權的意思了。可笑的是,只要是*就是站在了人民群眾的對立面,就是反祖國、反人民,甚至可能上綱到反人類的罪行之上去。按照現在對“反動”的一詞的政治界定,只怕是歷朝歷代的開國元勳都是“反動派”,都需要打倒!
所幸的是,我乃一介平民。在行為上,我沒有加入任何社會團體,典型的“獨善”主義者,即無“派”分子;在思想上,我談不反對進步、反對革命,也談不上支援進步、支援革命,我永遠是平民百姓,為衣食謀,活著不容易,處於極度奔波中。
說文解字:黨
黨,黨,這個字其實並不是什麼好字。分上下部,上部是尚,下部是黑,尚黑,也就是崇尚黑暗,故《說文》作“不鮮也”解。就其字面而言,黨的性質與黑社會的性質並無多大區別。
黨一字在《辭源》裡就是私人利害關係結成的集團。這樣就可以理解,因為要營私所以要結黨,為更好的結黨,就得黨同伐異。在《論語》中,孔子曰:“君子不黨。”可見,黨是個貶義詞。
如今之世界便是黨治之政治,各國莫若是也,國家由一姓之天下變成黑社會性質的黨。天。下。 。 想看書來
品讀范仲淹《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范仲淹《蘇幕遮》一詞。這“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正先生果然有兩把刷子。前景後情,前景中又融情,而後情中又融景,少有的絕妙好詞。我在初中時初識此詞,只覺得字直、味長、情深,故吟詠不已。
且看上闕:“碧雲天,黃葉地”六字深得秋韻,天高氣爽,萬物蕭然如躍眼前。而“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大有一種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渺渺微波兼得嫋嫋寒煙,深得中國山水畫之意境。加上“山映斜陽天接水”一句,落日餘暉塗抹在山上,添上亮色不少,可謂點睛之筆,終成一幅上乘的山水畫。然而,寫景未完,再添上了“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一句,引出了詞下的闕“情”。“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髮的意象之一。這意境太妙了,真是畫外有畫!高人下筆,果然不同凡響,挑明瞭景中寓藏著無限的離情別緒。
且看下闕:“黯鄉魂,追旅思”直接托出心頭縈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表明只有在美好的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美夢難得,豈能夜夜好夢?所以免不了會產生“遠望當歸”的念頭,可是明月樓高,皎皎明月更能激起無限鄉愁,月的陰睛圓缺歷來是生髮人的悲歡離合的意象,思鄉又怕思鄉苦,所以有“明月樓高休獨倚”的感慨。正因為思鄉之苦,所以要借酒消愁,誰知酒未能消愁,卻化作了相思淚,反增思鄉之苦。詞到此,味未盡,更是讓人沉吟不已。
秋之遼闊,月之皎皎,而情之切切,好一個沉雄清剛!
絕妙好詞!
說文解字:“有教無類”的五種解讀
孔子是教育的踐行者,更是大思想家,提出過“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什麼是有教無類?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孔子注重“微言大義”,這“有教無類”應該有無比豐富的內涵,濃縮了他對教育的認識。經我分析,理出了它五層內涵:
第一層意思針對接受教育的人而言,有教無類就是“接受教育人人平等”,用白話來說就是你可以接受教育,我也可以接受教育,大家都可以接受教育。孔子要告訴人們的是,接受教育不分貧富貴賤,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層意思是針對傳授的知識而言,有教無類就是“傳授知識不分類別”,用白話說就是即要教他學數理化,還要教他學文史哲,兩者不可有所偏廢。孔子要告訴我們的是,傳授知識不能文理分家,教育知識應該全面。
第三層意思是針對教育的方法而言,有教無類就是“教育方法沒有固定格式”,要因材施教的,用白話來說明的話就是胖的人來問養生之道,你就教他少吃膽固醇高的肉多吃素;瘦的人來問,你就要教他多吃肉少吃素。
第四層的意思是針對接受過教育的人而言的,有教無類就是“接受過教育,身份就無類別了”,用白話說就是你接受了教育,我也接受了教育,咱們認知水平同等,都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