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送給美國製造商和消費者的禮物。當然,有些工人會因此而失業,不過這反而讓他們擁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到別處去選擇更好的工作幹。
前言(2)
這便是他們的邏輯。可是,這些促使美國領導者採取上述立場的經濟思維,以及這種思維所支援的世界觀,卻嚴重脫離現實。無論美國政府承認與否,美國事實上確實有一套經濟戰略,它在目前就是要將美國最重要的產業轉往國外。
說到9?11事件,其實,襲擊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的恐怖分子留下了許多關於他們意圖的線索,整個事件可疑的發展過程也不乏蛛絲馬跡可尋。問題在於美國政府和各階層的人民大眾缺乏想象力。沒有人將這些蛛絲馬跡連結起來,因為沒有人料想到一股新的強大力量已經開始行動了,沒有人想到美國也有脆弱之處,也沒有人穿“聖戰者”的鞋走路,並按他們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難道美國和全世界甘心讓另一種9?11災難——經濟版的9?11災難重演?誠然,經濟版的9?11災難不會直接殺人送命,但它會給全世界帶來巨大的苦難。
現在我來告訴你我所看到的經濟版本的9?11災難的主要跡象。眾所周知,美國在2004年的貿易逆差大約為6500億美元,這些美元全都流進了其他國家中央銀行的金庫裡。這麼多的美元,令某些重要國家的中央銀行感到不安,他們擔心美國無能力或是無意履行其國際金融義務。這些央行的總裁推測,即使美元大幅貶值,美國或許也不再有能力提供足夠的出口貿易來平衡其龐大的貿易賬。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元作為全球性貨幣,首次可能被歐元取代。世界各國正在降低美元的持有比例,這在歷史上還是頭一次。俄羅斯正在將貨幣儲備從原來的美元佔70%、歐元佔30%調整為美元佔30%、歐元佔70%。歐佩克成員國也將其美元儲備比例從原來的67%調整為約50%。其他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如日本和中國也惴惴不安。
這個經濟版本的9?11事件的可怕的設想是,一次突然的大規模的美元拋售,造成美元暴跌,引發全球金融恐慌,而其觸發點可能如某個三流歐洲城市中某個二等公爵遭暗殺一樣無足輕重(相對而言)。美元的崩盤以及隨之而來的世界各國放棄以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做法,將會導致美國嚴重的經濟蕭條,汽油和燃料的價格暴漲,進口貨物異常昂貴,利率上調,失業率也不斷攀升。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停滯與通貨膨脹”——緩慢的經濟增長和高失業率,加上兩位數的通貨膨脹和兩位數的利率——會再度成為美國人司空見慣的景象。由於美國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純進口大國,所以所有仰賴美國進口以維持國內經濟穩定的出口國家,也將遭受重創。考慮到這一嚴重後果,持有大量美元的國家已經緊張不已,這也促使他們現在緊抱著過剩美元按兵不動。
還有一個原因讓這些國家不得不繃緊神經,那就是他們原本希望美國利用快速擴大出口貿易的做法,應對美元的不斷貶值趨勢,但這條路可能行不通。原因之一是美國的進出口貿易並不一定與美元的走勢合拍。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當前美國供出口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都面臨無法突破的限制。製造業是美國對外貿易最大的一部分,但卻只佔GDP的12。7%,比醫療保健費用所佔的比例還要低。目前美國的製造業出口總值約為6200億美元,服務業出口總值則是3400億美元,若想利用出口貿易將高達65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減掉一半,勢必要將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出口貿易額提高30%才可能辦到,然而,這些產業中有許多都已經達到80%至85%的負荷量。這意味著一旦調整勢在必行,則調整將主要靠降低消費的手段來實現,這樣一來可能出現經濟下滑,如果不是更糟的話。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世界能夠避開上述設想的可怕景象,但要渡過難關我們必須作出艱鉅的努力,因為改變全球未來經濟面貌的力量太強大了,我們無力扭轉它。自1989年柏林牆倒塌以來,有30億市場經濟衝浪者已陸續加入全球經濟體系,而美國人卻剛剛開始感覺到他們所帶來的影響。中國與印度的勞工資源實際上是取之不盡的,而且許多人還有專業技術,他們憑藉網際網路和全球航空運輸之便,克服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障礙,對許多國家、許多企業,甚至個人造成了一個新的挑戰性的競爭環境。能幹他人不會幹的事的人,會取得成功;而那些沒有專業技能的人,就只能靠漫長的工時和微薄的工資來度日。美元在國際金融中作用的減弱,標誌著美國人生活水平將下降(原因很簡單,若其他國家不必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