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4部分

陸政東笑了笑道:

“是啊,這放在平常倒是沒什麼。但這個世界發展變化實在是太快了,特別是進入資訊化時代,很多時候必須要按照時代的節奏走,不然就會出問題,犯錯誤。”

陸政東遲疑了一下才繼續說道:

“對於當今世界進入資訊化時代,我感覺我們廣大的幹部是準備不足的,就網路的特性而言,其虛擬性和空間的穿透性和快捷性,註定了資訊能夠快速廣泛的傳播,下面有些幹部出了事情往往就想捂蓋子,但網路的發展和網路的特點,正在把過去說易行難的權力監督變成掌握在普通群眾手中的工具,網際網路時代,領導幹部的一言一行都將在‘聚光燈’下,捂蓋子恐怕就不那麼好捂了,發個帖子上個著名的網站或者論壇,那將會很快就會被點選或者轉發,而且一個處理不當,那就會鬧得國人皆知,群情激奮,帶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到時候省裡市裡都還得去給他們揩屁股,收拾殘局。”

陸政東說著笑了笑道:

“所以讓他們瞭解瞭解網路,這不是什麼壞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這有助於讓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提高黨性修養,樹立更加健康正確的財富觀、權力觀,提高他們依法行政、依法執政的能力。”

陸政東很清楚,網路監督,在資訊化時代是每個幹部都不能迴避的客觀存在,但很多官員在沒有了解之前,沒把這當回事,而瞭解後卻又會想盡辦法,想透過各種手段來擺平,但有時候難免會高估自己。

儘管公權力作為強大的一方,有不少方法進行“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博弈,但是網際網路還是給公民們留下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作為空間,更遑論國家是支援和期待網民在反腐廉政和清明政治中發揮更大作用的。

其實對網路監督畏之如猛虎,用堵的辦法是最愚蠢的,真正聰明的辦法是建立網路環境下政府與民眾資訊互動模式,健全和完善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機制;可以加大政府資訊網上公開力度,讓民眾擁有更多的知情權,透過資訊公開來主動接受網路的監督。

可以強化政策法規與敏感事項的網上徵求民意程式,讓民眾擁有更多的參與權,根據各種意見認真完善方案,提高執政者和政府管理者的公眾支援度。

可以建立發帖、跟帖、定期上網對話的機制,創造讓民眾充分表達意見和建議的條件,透過網路與民眾直接交流,化解矛盾,促進幹群之間的和諧;還可以制定及時分析處理網民意見的法規和程式以及辦法,與網民監督建立內外應答、幹群呼應,相互配合,促進一種健康機制的形成。

陸政東和楊立峰關係處得不錯,雖然現在網路的力量還沒真正形成氣候,但這樣子和楊立峰是先吹吹風,讓他在思想讓也有個準備,一旦遇到這樣的事情也有心理準備。

第161章後陸政東時代

楊立峰聽著陸政東的話,微微一頷首說道:

“任何一個社會的變革,也就意味著矛盾的衝突,而隨著這種變革的深入,各種矛盾也越發的激化,雙軌制時候的官倒,農民負擔問題,到今天的為了土地進行的拆遷,企業職工下崗都有可能成為矛盾激化的導火索。你推出書記市長接待日,其實也是堵不如疏這樣一個思路吧?這樣的思路很好。”

楊立峰也是有感而發,事實上不管那個省市,在這方面都壓力很大,特別是上京城上訪這一塊,太多的上京上訪者,給京城造成了極大的壓力,而這其中很多事情最後還是要轉到省市進行辦理,所以中央有關部門不斷要求各地解決群眾上訪問題。

對於中央而言,要求各省市是各自的娃各自領回家,讓把矛盾消化在省市裡,對於省裡而言自然也希望下面的市裡能解決好這類問題,於是要求下面各地市必須嚴格執行,甚至和當地主要領導的升遷、烏紗帽直接掛鉤,但這樣一來,又出現了問題,本來初衷同樣是要解決好矛盾,下到市縣情況就變形了,許多地方政府並不是從人民群眾的訴求角度來解決上訪現象,層層轉嫁,最後到了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的很基層的單位和部門,諸如鎮裡,街道辦等,這些單位和部門根本沒有許可權和能力解決上訪者的訴求,那會怎麼辦?

在上級的嚴厲要求下,為了零上訪為了上訪的排名,那就只有採取截訪,行政制裁、法律制裁甚至專門盯著乃至實行人身限制等更不人道的手段等不同方式壓制上訪,而由於這些措施對上訪活動的壓制起到相反作用,所以很多上訪人只能繼續上訪、重複上訪。反而加劇了重複上訪活動,完全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標也治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