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入那塵囂的環境之中。

所以現代人的寧靜,不是遁隱山林,友麋鹿、煮白石式的寧靜,而是在喧囂與喧囂的空隙中找尋寧靜,那短暫的寧靜,能使我們疏散前一刻的緊張,併為下一刻衝刺,加註更多的力量。現代人的快樂不是無憂,而是忘憂;不是逃避環境,而是改變環境;不是等待寧靜,而是創作寧靜。

以速度爭取時間,再用這時間去享受寧靜,而非拖泥帶水,永不得真正的空閒。

讀者或會問,寧靜如何創造呢?我的答案是:寧靜可能反倒需要以迎向喧譁去創造,如同和平常需要以迎向戰鬥來求取一般。這種例子在美國最普遍,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老美把五個月的工作,趕忙地在四個半月完成,剩下的半個月便去度假。當你問他:“何不慢慢做呢?”他們必然會告訴你:“慢慢做,也是忙,因為事辦不完,心不定,也便難以放鬆,反不如一鼓作氣,將爭取來的時間,拿去痛痛快快地享受些寧靜的生活,”由此可知,現代人的工作,應該以速度爭取時間,再用這個時間去享受寧靜,而不是拖泥帶水,卻永不得真正的空閒。

也就因為現在的社會一切步調都快,那產生的“變數”,也自然愈來愈多,高速公路一輛車子出事,很可能排幾公里的車隊長龍,電腦輸入的一點誤差,很可能得雞飛狗跳。它不像農業社會,除了天氣難以把握之外,其它只要照著農民曆去做便成;過去畫山水:明代畫家所描繪的舟船與宋代相隔幾百年,卻少有差距,現代的畫家如果要畫船艦,只怕十年便是一個樣子。總之,現代生活的變數是太大了,不能在這萬變中,隨時適應,也就沒有辦法掌握生活,沒有可能快樂。

生活在現代,就得照著現代的步調走。時代變,你就得變。

對於現代社會的變,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因為別人都變,我們的不變,就要出問題,很簡單,如果銀行提款改用:“自動提款機”,你偏偏不去學著用,短時間或許仍能多花點時間到櫃檯辦事,只怕再過十幾年就要出大問題;同樣的道理,舊時的知足常樂,只怕到了現代也有許多不適用。譬如你有某種電器,雖然過時,只要能用,也便湊合著使用,但是一朝有了小毛病,連零件都配不到,於是不得不換新的。總之,現代是個車,人在車上駕著代跑,時代又帶著人跑,車子更頂著車子跑,如同高速公路,開不快的不準上,開得太快的又要吃罰單。生活在現代,就得照著現代的步調走,時代變,你就得變,你永遠是被動,也永遠是主動,想要離群索居,完全我行我素的人,在現代社會很難適應,只有與環境融合,並掌握環境的人,才能快樂。

現代人要把滿足的準點,設在比眼前能力略高的位置。

談快樂,人們總會想到“知足常樂”這句話。現代人的快樂,自然也是如此,只是那知足的“準點”與舊時大有不同。老一輩的人通常把那滿足的準點放在與自己當時生活水準相當的位置,於是眼前的一切,雖不極佳,倒也合人意,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便十分快樂;但是現代人,因為科技進步太快,剛出品的東西,往往已是不久便要落伍的,所以那滿足的準點,只好設在比眼前能力略高的位置,或許有讀者不同意我的看法,但是隻要您想想家中有多少尚在分期付款的東西,便會了解我所說的意思。古人往往是遊刃有餘、行有餘力,才做下一步;現代人卻往往是力有不逮時,已經開始進行、開始享用,因為只有這樣,才趕得上時代。所以就:“知足常樂”而言,現代人是以趕上最新的、企及更高的理想來滿足自己,來使自己快樂。

消極地等風雨過去,不如積極地衝過風雨。

記得前年,有位在國際貿易上非常成功的朋友跟我到紐約的中國城觀光,我提到中國人“忍片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格言,他立刻表示強烈的反對:“當你等到風平浪靜,海闊天空時,別人早已衝過暴風雨,到達寧靜的彼岸了。所以在現代社會,應當面對風雨,接受挑戰,衝出暴風圈。”

去歲我回國坐計程車,看到一輛小轎車上撞上路邊的樹。“一定是開得太快了,所以閃避不及。”我說。

“只怪他反應不夠快,所以撞上樹。”年輕的司機表示。

在這個人口爆炸、動亂紛爭、暄囂擾攘又瞬息萬變的現代環境中,我們應該是等待風平浪靜式的寧靜,躲在月白風情、漁舟唱晚的山間水畔,找尋那古典的恬然自得,還是衝過風雨,衝出險阻,在企及更高的理想下,享受那“爭取來的滿足與寧靜”呢?

請讀者諸君,自己斟酌吧!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