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經理人的角色和老闆的角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角色,所擔負的責任是不一樣的。在市場經濟不十分發達和法人治理結構並不完善的今天,一旦經理人在企業形成了足夠的強勢,雖然能促進企業的發展,但往往也會形成盲目崇拜。經理人是人不是神,當經理人出現失誤的時候,由於角色的原因,同樣也會給企業帶來滅頂之災。更重要的是,經理人只是責任的傳遞者,而不可能承擔真正的責任,尤其不能承擔投資責任。老闆卻要全部買單,尤其涉及法律責任,作為老闆(法人代表)是要全部承擔的。所以,老闆為了避免危局的出現,會矯正企業失衡的權勢結構。當然,要消除經理人的勢是不容易的,而要消權則是很快就能辦到的。於是歷史上就有一夜之間連降八級的消權經典案例。沒有了權的勢,和沒有勢的權都將不再震主。所以,經理人自身的權勢積累變化到一定程度,自然會被老闆收回權杖,否則對老闆、對企業、對經理人自身都是危險的。當然歷史上也有曾國藩功高震主,當朝廷正要消其權時自己主動交權的情況,交了權,勢仍將存在,但已構不成威脅。
有足夠的權勢,你不想震主,那是不可能的,各種裡裡外外、上上下下的因素會逼迫經理人震主,那是經理人自身所把握不了的。
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過程中,有的老闆會發現經理人的慾望太多、太大,當然這裡指的慾望並不完全是非分之想,而是經理人正常的、想把企業做大幹好的慾望。
31。老闆為何要收回經理人的權杖(2)
每一個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有限的資源不可能幹無限的事情。當然有些經理人善於整合資源,但畢竟得有資源可整合,整合也是在一定合理的範圍內,離開了合理的範圍,就是冒進,是賭,就會出現放衛星的局面。經理人想法太多,會把企業有限的資源分散使用,導致任何事情都做不成。慾望太大,吃了會消化不動,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最終導致企業出現危局。
企業做大做強是日積月累量變的結果,是所有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健康發展的結果。每一家健康的企業發展壯大起來的背後,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這絕對不是靠媒體宣傳出來的,更不是靠漂亮的商業計劃書計劃出來的,也不可能是簡單地高喊幾句激動人心的口號就能實現的。所以,當經理人,尤其是比較年輕的、不太成熟的經理人慾望太大、太多時,老闆擔心企業資源包括周邊資源不夠,會把企業帶入危局,於是就把權杖收回了。即使不收回,也會用其他要素約束你的權杖,這也等於變相地收回經理人的權杖。
人是很難逃脫年齡對自己想法和做法的約束的。對大多數職場中人來講,20多歲的人處在狂想的世界,想了很多,卻很難把想法付諸實踐,因為自己各方面的資源不夠;30多歲的人處在狂妄的世界,因為這時身體健康處在旺盛時期,積累了一定資源,有了一些經驗和能力,自認為世界上沒有自己幹不了的事情,有一種“糞土萬戶侯”的豪邁氣概,自己可以踏平萬難,渡過洶湧的大海,抵達勝利的彼岸;40多歲的人處在沉靜的世界,但心裡仍有暗流湧動,沉靜是心踏實下來了,暗流是自己還想做一些具體的事情;50多歲的人處在等待的世界,等著退休,等著退出歷史的舞臺,安享晚年。
所以,經理人隨年齡的變化,其表現出來的心理活動特徵,決定著老闆如何對其授權和收權。老闆不可能對所有年齡段的經理人的權力分配都一成不變。更何況,不同年齡段的經理人對權力的渴望及應用的手法及目的性有很大的差別,所以授權和收權自然也應跟著變化。當經理人隨企業發展、自身的年齡發生變化時,老闆也會隨經理人年齡的變化進行權力的再分配和調整。
老闆對經理人的瞭解有個過程。當經理人進入企業一段時間後,老闆對其瞭解也在逐漸加深,尤其透過做具體的事情。一個經理人在A企業做得不錯,到B企業就不一定能做好。當經理人的環境發生變化,當經理人自身掌握的權力和資源發生變化時,就不一定能幹得好。諸葛亮還有把權杖錯授馬謖的時候,更何況我們普通人呢?授錯了趕緊收回就是了,就像趙括、馬謖講兵法口若懸河,想法很多,但沒有做法,或只有錯誤的做法,怎麼辦?也只有儘快收回他們的權杖。
有些不夠職業的經理人擁有權杖後,往往會利用手中的權杖,把組織的部分利益轉化為個人利益。這隻有透過授權後觀察一段時間才會發現。怎麼辦?只能是收回權杖。還有些經理人甚至把他人的利益轉化為個人利益。這類經理人並不是沒有,目前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