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道。

這杜家兄弟的為人,李家人是清楚的很,只不過因著杜氏的關係,完全撇清也是不可能的,也只能如今這樣遠著點。

“那倒是,有八伯孃這個精明的,這能坑著你們的還沒出生呢。”李正身順便拍了趙氏一記馬屁,樂得正進門的趙氏兩眼笑眯眯的。

倒是跟在趙氏後面的杜氏臉色不好。

眾人便閉了嘴,不好在杜氏面前說杜家兄弟的不是。

隨後眾人便聊了煤爐的生意,如今徽州的煤爐在外面已頗有名氣,只是李家到底底子薄,發展的時間也不過是短短的一年多。再加上家裡本身就窮,資金積累還遠遠不到位。

因此,在煤爐的市場爭奪中,李家還是稍遜一籌,如今,各地的煤爐作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李氏煤爐也就基本維持個薄利。

“再這麼下去,這煤爐的生意沒的做了。”李正身不無擔心的道,外面的市場都是他去開拓的,一開始很順利。可是等到煤爐被當地的作坊仿製起來後,再加上一些地方商會的保護主義,李氏煤爐又迅速的被逐出了當地的市場。如今,外地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

“那不如再想想做做別的,總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吧?”一邊趙氏琢磨道。

“這千萬生意萬般難那,哪那麼容易找到合適的。”一邊李正良道。

“就是,現在做點生意是真難。上回我舅舅收硯石的事情,若不是叫貞娘看破,說不得這回得傾家蕩產了。”李正身道。

這事情,李家八房這邊也聽說過,都曉得這麼一回事情。

“其實硯實的生意倒是真能做。”這時,貞娘卻出乎意料的道。

“怎麼做?”一邊趙氏先問了出來。對於做生意這一點。趙氏對貞娘倒是挺有信心的,當初保溫桶一回,再加上後來的煤爐。雖然不曉得女兒哪來的這麼多奇思妙想,前面的保溫桶只當是遊戲,後面的煤爐卻真正能賺錢的,雖說如意生意難做,但靠著這煤爐生意。每多多有不少盈餘。

如今家裡的日子比起一年前,那真算得改天換日了。

趙氏已經思量著是到外面找塊地皮起棟宅子還是直接買棟宅子花的來。這城門洞的房子是租的不說,住著也實在不是舒服事情,太陰沉了,特別是老人家住著,病氣會更重一些,每每聽到公公半夜裡咳醒趙氏便有些慚愧,都是陰沉之氣給弄的。

“以前舅舅不是說婺源那邊有好多的廢棄的硯石坑嗎?不如煤爐的事情大哥交給下面的工人去做,然後抽出時間同正身堂哥去婺源看看,找舅舅幫忙,弄兩個廢棄的硯石坑挖挖,說不定就能挖出硯石塊來,那豈不就是發了。”貞娘道。

墨硯是一體的,弄墨的就沒有不玩硯石的。因此,前世貞娘對硯石也注意過不少,為了弄一塊好硯石,不知道跑了多少趟婺源。

而後世許多著名的硯石礦坑都是唐宋時開採後在元時廢棄的,直到新中國的八十年代才又重新開採,收穫都不錯。

這可不正是一個發財的機會?

正好趙氏孃家在婺源,外公已故,還有兩個舅舅在。也算盡得天時地利人和。

如今說到這事上,貞娘便竄掇著大哥和堂哥去試試。

“胡扯,哪那麼容易挖?若真是那麼容易的話,你舅舅他們也不至於還在林子裡靠打獵為生呢。”一邊趙氏沒好氣的道,婺源人對於硯石坑是再熟悉不過了,宋朝的時候,曾大力開挖過,留下許多硯石坑,只是後來都廢棄了,一些鄉人也挖過,便是小時候,趙氏也跟她哥和老爹去挖過,無不都是空歡喜一場。

再加上這些硯石坑都在山澗中,有的更是溪水之下,為了挖硯石,死掉的人也不在少數,一來二去的,大多數的人也都冷心了,也因此,近年來,歙硯上市極少,反倒是把歙硯的價格炒高了起來。

“娘,萬事都不能肯定的,前幾天有一個婺源的鄉人到四寶街賣一塊硯石,他說就是在龍尾山芙蓉溪邊上撿到的,我問過了,那處有一個宋時開採過的廢坑,說不定裡面有就硯石。”貞娘道,她說的便是後世的眉子坑,這個坑在現代時開採過一次,收穫極大,雖然後來並未出什麼佳石,但只此一次便值得了。

“哦,別人是傻子,都撿到了硯石哪有不去挖的道理?等你大哥他們再去連湯都喝不著了。”趙氏搖頭道。婺源的事情她最清楚,雖說大家心冷了,但真要有所發現,那還有不死勁挖的道理。

“娘,許多事情不是這麼說的,就算是要發財也得講個運道,古話不說了嘛,時來鐵如金,運去金如鐵,總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