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九章

每個人都知道中國的華北、江浙、華南三大實業圈,論其影響又數華北實業圈、江浙實業圈為最,而華南實業圈因其與東南亞華商之間聯絡緊密,在東南亞市場上佔據的優勢非華北、江浙所能相比,所以三方也是各有千秋。

在共和早期,因為以北方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所以華北實業圈一直都有著半官方的色彩,就像司馬辦立的龍煙礦冶一般,雖然是私辦,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北方政府官員在龍煙礦冶擁有的大量股份,使得龍煙礦冶在享有一些特權的同時,卻也成了一個半官方的企業之一。

雖說盡可能的避免自己的企業被官辦化,可是至少從目前來說,在華北商界這一切又是不可避免的,所幸的是一直以來得益於周學熙這位華北商界首領的幫助,就目前來看北方政府還沒能把自己的手伸到西北工業區來。

可是也許是因為地域的關係,以及得益於華北工商圈諸多前輩的支援,在西北公司以西北工業區的名義向外招資合辦企業的時候,自然的來投資的又以華北工商界為主。

在第一批合辦企業的合同簽定開工後,穆藕初曾給過司馬一個數字,合辦工廠之中京津唐一帶工商界人士投資佔到全部比例的70%,而山西商人佔到25%,還剩餘的那麼幾家工廠由山東、東北實業界財東投資,而僅只有一家工廠是江蘇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財東投資!

換名話來說,現在的西北工業區,排在第一的是西北公司的那幾十家直屬企業,而第二就是華北實業界所投資企業,對於這種情況穆藕初不禁非常擔心,擔心以後客大欺主的現象。

穆藕初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這些華北實業界的財東們,表面上是商人,可是他們的背後總是會站著一名或幾名北方政府的高官,或者說其乾脆就是北方政府某位高官的親戚或子女。

雖說現在有周學熙等人對司馬照顧有加,可看到工業區內華北工商圈投資的工廠越多的同時,司馬還是免不得有些擔心,到時工業區的控制會失衡,進而影響到司馬對整個工業區發展的規劃,甚至到時可能會嚴重滯後。

現在面對著這些商人背後的那種天然的政治優勢,司馬可謂心裡可謂是酸甜有之,喜的的是他們的背後的政治優勢可為已所用,悲的是這種政治優勢隨時有可能變成一把利刃刺到自己的身上。

考慮再三之後,按照穆藕初想法,若想從根本上改變,就必須要保持工業區的平衡,雖說西北公司控制的企業,大都是工業區內的高階上游企業,但是如果所有的下中游附屬企業,全部被華北工商界控制,那麼對未來公司的發展肯定會有不利影響。

把這附中下游附屬企業分包、轉讓,又是公司目前想加快發展速度必須要走的一步,至少這幾個月以來,透過出售附屬企業、合辦企業,公司從中可謂是受益良多。

公司從中受益並不僅僅是金錢,而是從那些附屬企業中抽出的數千名熟練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有了這些工人,才使得現在公司的幾個核心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的數倍。

雖說從那些被分包出去的附屬工廠採購部件成本會增加一些,可是公司現在的整體生產規模卻提高了,同時利潤率也增加不少,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穆藕初,還是司馬都不可能願意再回到重前,那種自辦附屬企業的時代。

在這種前提下,而若想解決工業區內未來一家獨大的現象,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平衡,而這個平衡就是吸引華北商界之外地區財東的投資。

而這個華北商界之外的地區,無非是三方,一是江浙實業界、二是華南實業界,再就是全國各省的零散財東,而其中影響力以及規模最大的就是江浙實業界!

現在的江浙實業界就是後世人們所熟知的江浙財團,十多年來江浙實業界得益於與其有千絲萬縷一般關係的四明、浙江興業、浙江實業、中華東陸、中華勸工、中國墾業、中國企業等一大批銀行的支援,已經在江浙一帶建成了中國規模最大的實業圈。

僅是在上海至無錫一帶,江浙實業界就擁有數千家規模大小不等的企業,這些企業每年創造的工業產值幾佔全中國的近半數左右!就是現在西北公司生產的各類機械裝置有超過六成都是被銷往江浙一帶。

和華北實業界不同,這些江浙實業界人士,雖然在當地軍政府保持著聯絡的同時,卻又遊離在軍政府控制之外,兩者之間更多的是像現在司馬和北方政府官員之間那般,以相互利用、互惠互利為前提。

而與同時江浙實業界所掌控的資金,以及其它各類資源都為中國實業界之首,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