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趙石的幾個護衛終於養好了傷,來到汪古部尋找他們的將軍的時候,一群韃靼人興高采烈的壓著他們捉到的馬匪想要向阿剌兒汗請賞,這些馬匪之所以能活到現在,卻也不是這些韃靼人心慈手軟,而是想要討他們的汗王的歡心罷了,但那些乃蠻部的使者卻是驚訝的發現,這些蓬頭垢面,已經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所謂馬匪竟然……竟然是他們小王子的隨從。
於是真相明瞭了起來,這位乃蠻部的小王子竟是聽說了汪古部的明珠琴其海的豔美,大概想來個先到先得,或者是想在他父汗面前立上一功,竟然打起了劫人的主意,於是悲劇發生了……
不提阿剌兒汗在得知真相後的震怒,這簡直就是在挑戰韃靼人地神經的做法實在讓人感到難以忍受。那位失去了弟弟的乃蠻部大王子更是憤怒的像一頭兇獸,他簡直沒法想象父汗在聽說幼子死在這裡之後會做出什麼事情來,他提出要求,請阿剌兒汗嚴懲兇手,或者是讓他將人帶回乃蠻部處置。
嚴懲兇手?難道讓汪古部將他們的額渾交給乃蠻部嗎?這時便是連那些和乃蠻部交好的部落首領們心裡也升起了憤怒,說起來乃蠻部雖然強大,但汪古部一樣是草原上的大部落,更是整個韃靼人的首腦。這個要求簡直就在扇所有韃靼人地耳光,如果他們連自己的額渾也無法保護,他們懦弱之名將傳遍整個草原,這是一個讓人發狂的要求。
再者說了,那位乃蠻部的小王子竟然到韃靼草原來劫持汪古部的額渾,還有比這更橫蠻無禮的事情嗎?這次就算是那位和乃蠻部有著不一般的姻親關係的卡勒部首領賽爾乎也縮起了腦袋,不願再為乃蠻部說話了。
於是乎,阿剌兒汗下令驅逐乃蠻部使者。怒發如狂地他到還沒有失去理智,不然他會砍下這些使者的頭顱,而不是隻驅趕他們離開,但他還是趁勢下令,斷絕汪古部與乃蠻部的一切來往。經此一事,可以想見的,乃蠻部和汪古部交惡已然不可避免。
這其實和兩部的意願並不相符,不過既然結下了這等不可解地仇怨。兩部便誰也不會向對方低頭,這樣的事情在草原上幾乎天天都有發生,只不過這次結怨的卻是兩個實力雄厚的大部落,對於整個草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連鎖式的影響,而在現在看來,最後得到便宜看來只有這些蒙古人了。
事情急轉直下,之後阿剌兒汗召見蒙古人,這個時候也沒有什麼人再對聯結蒙古諸部。牽制乃蠻部有什麼話說了。
至於汪古部以後是整軍備戰,還是別的什麼,趙石也不願參與其中,說到底,他還是個漢人,草原上不管是韃靼人打乃蠻人,還是蒙古人之中的內戰,其實都是胡人自己打自己。和他關係不大。再加上他來草原可不是為了打仗的,更沒有要在草原上攪風攪雨的念頭。
至於這些蒙古人的感謝之言。他更沒放在心上,那位赫赫有名的成吉思汗可是殺了自己地兄弟,打敗了自己的義父,踏著遍地的屍體登上汗位的,這樣一位雄才大略而又殘暴異常的君主,什麼諾言和感謝都是一句空口無憑的虛話,只有強橫的實力才是得到他們尊敬的最佳途徑。
不過最後他還是饒有深意地對合撒兒以及桑昆說道:“兩位一旦厭倦了草原上地紛爭和廝殺,可來大秦,也就是我們漢人的國家來找我……”
這話也不是無地放矢,桑昆自不必說,以後註定將是鐵木真的敵人,後世的蒙古人口口相傳之中,對桑昆的評價大多都是一個被父親寵壞了的紈絝子弟的形象,再加上對鐵木真的妒忌,是個完美的反面角色。
不過這些天接觸下來,這個克烈部的王子騎射純熟,勇猛而又堅毅,對待自己的朋友也算真誠熱情,心機也不算太重,稱之為豪傑一點也不為過的。
不過他這話多半是向合撒兒說的,作為鐵木真的兄弟,這個人是一個典型的猛將,臂力雄渾,騎射之術堪稱一絕,他曾當著趙石等人的面,在疾馳的駿馬之上,一箭射下一隻俯衝覓食的黑鷹,毫釐不差的從雙眼穿過,這樣的準頭和技巧便是向來對自己箭術十分自負的噠懶也要甘拜下風的。
而且這個粗豪的蒙古漢子對行軍打仗之事有著一種近乎本能的直覺和敏銳,這樣一個人,在後世的蒙古人口中竟然流傳不廣,是光芒被他的哥哥鐵木真完全遮掩住了嗎?這好像不太可能,成吉思汗手下的四傑四狗的名字都能膾炙人口,何況在他們之上的合撒兒……
無端的猜測並不是趙石的風格,在不經意的詢問之間,那些蒙古人說起了一些傳說,合撒兒地兩個弟弟合力才能吸乾他們的母親的一隻**,而鐵木真據說一人便可吸乾一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