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以王勝保攻狼孟。
自己親率大軍,以張鋒聚為先鋒,揮兵北上。
三月二十三,過陽曲,陽曲為太原門戶,本是連結大同,太原的關鍵所在,以往大批糧草也會在此中轉,更有重兵把守,但當初木華黎在陽曲一把大火,差點將陽曲燒成白地,殘垣斷瓦,至今猶能見到當日餘威。
而不論太原守軍,還是陽曲金兵,皆已在第一次太原府大戰時,被趙石打殘了,守衛太原猶有不足,就更別說守衛陽曲了,所以陽曲已廢棄了一年多,百姓四散,城中冷清如同鬼蜮。
木華黎沒費一兵一卒,當秦軍兵馬到時,陽曲守軍立即開城投降,甚至將一個女真千戶綁了送到木華黎馬前,乞憐活命。
大軍並未在陽曲停留,過了陽曲,直取忻州,還是木華黎先到,身為先鋒的張鋒聚已經是恨這小子恨的咬牙切齒,一路行來,他這個先鋒官竟然沒遇到多少陣仗,太原城,是張嗣忠率中軍人馬打下來的,先鋒所部一兵一卒也未用上。
有木華黎在前面逡巡來去,先鋒所部更是閒的厲害,所部上下,對前面用四條腿走路的傢伙們都是怨言迭起,但沒辦法,誰讓你只長了兩條腿呢。
前面就是忻州,張鋒聚已經發狠,若再讓木華黎拔了頭籌,他就跟大帥說去,自己親自帶騎兵去了,才不在人家後面跟著,殘羹剩飯嚼著,還得吃土,王八蛋才幹呢。
不得不說,經過太原城一戰,大軍上下,驕敵之心盡去之餘,求戰之心反而更切了幾分,尤其是張嗣忠戰死在了太原城頭,大將軍趙石很是說了幾句重話,讓眾將羞愧之餘,各個戰心切切,一心希望,在之後立下大功,不讓張嗣忠專美於前。
當忻州守將開城投降的訊息傳來之後,許多人都很失望,忻州也算是金人重鎮,怎麼就能不戰而下呢?
當然,在河中呆久了的人絕不會有這個想法,在金人地界,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都可能發生,當年大大將軍率兵取河中,多少府縣都是聞風而降,再多個忻州,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再一問,守衛忻州的乃金人漢軍,那就更沒什麼可說的了……
若是女真人守著,說不定還要垂死掙扎一番,但漢軍嘛,不用指望他們出力守城,因為秦軍對漢軍將領還是比較優待的,但你若死守不降,那就是金人之走狗,殺起來不帶一點手軟的。
這在北地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就像蒙古人打仗,沒站都勸降,勸降不出便多數都要屠城,許多人就這麼降了,道理是一般的,沒什麼兩樣。
不過這一次趙石的手段就不太一樣了,投降之漢軍所有將領就地免職,允其帶著家財在城中聚族而居,接下來秦人派出軍官,引漢軍兵士,散於鄉里,將在太原府幹的事情再幹一輪。
大軍未曾為這點小事耽擱時日,繼續北上,所過州府,皆是聞風而降,這個不用細說,二十萬大軍鋪天蓋地而來,大將軍趙石的名聲在北地又是名聞遐邇,不降的立時便成齏粉,多數人是沒那個膽子的。
到得大秦成武二年四月初,代州已經在秦軍腳下,雁門關隱隱在望,不過一月,金人半壁江山已去……
(今天要完,這地形阿草不熟啊……又得查很多資料,查到代縣的時候,雁門關突然就出現了,阿草地理學的不好,還以為雁門關在太行山上呢,沒想到就在大同南邊兒,這可是真正的中原門戶,天下名關,阿草羞愧的都寫不下去了,吐血……)
!
第十一卷 張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零四章 雁門(求月票)
長城在遠方的崇山峻嶺間蜿蜒起伏,橫亙東西,上面險關要隘,數不勝數,到了這裡,秦軍大軍終於停了下來。
秦軍上下仰首遠望,盡皆目眩神馳,要知道,漢人軍伍能到達這裡,已經不知是猴年馬月之前的事情了。
而眼前如長龍般若隱若現的宏偉城牆,卻是以往漢人防禦北方胡人所建,不論春秋戰國,還是前秦,兩漢,這裡的雄關要隘,不知多少次使南來胡騎折戟沉沙,這裡的崇山峻嶺之間,也不知埋葬了多少漢家守土將士的忠魂。
而幾百年,這裡已經成了胡人的天下,甚至於漢家軍伍從不曾到達過這裡,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裡乃是長城內城牆所在,長城在這裡環繞而過,將大同重鎮包裹在內,大同就像是這裡的心臟一般,北銜草原,南控中原,奪下這裡,無論是西夏,還是金國,加上草原諸部,便全在大秦兵鋒之下。
此乃絕世之功,不下於平蜀大功的絕世功勳,所有人都是心潮澎湃,難以自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