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26部分

看了看這三位,趙石終於決定,還是有話直說好了,說到正事還這麼陰陽怪氣的,可別怪咱翻臉。

“說正事……陛下已廢內衙,所以在樞密之下,設一司,以轄軍情探報事,此為軍機要害,事涉軍國大事,我即為樞密副使,進言之責,便落在我身上了,但這奏摺該怎麼寫,還要你們來商量一下,最好弄的像樣點,別沒到陛下案前,便先在樞密院被批的體無完膚才好。”

“這是其一,其二,我欲上書陛下,請於樞密之下,另立一個地方……以往軍中軍機法規,皆出中軍虞候,各處地方軍旅,也不脫於此,兵部,樞密雖有所設,但職權並不分明,今次,便要在樞密之下立一衙署,專管監管各處軍紀,不法事……”

(繼續各種求,阿草努力中,年關將近,阿草也在發愁,過年的時候能不能把更新攢出來。)(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目的

(一更,各種求啊……)

無可置疑,這是兩件大事。

而這兩件大事也還有著關聯……

說起來,自大秦立國以來,內衙到底建立於哪一代君王已然不可考據,而內衙名聲漸顯是在大秦昭宗年間。

這位昭宗皇帝是大秦第三代君王,當時大秦與西夏激戰正酣,內衙諜探往來穿梭於西北邊境,與西北鎮軍合作極為密切,戰死者不在少數,而其立下的功勳也非同小可。

而昭宗年間,正是穩定大秦疆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慘烈的三川口之戰,正是發生在昭宗年間,可以說,那個時節,秦川男兒用自己的鮮血,前仆後繼,捨生忘死,終於在秦夏戰爭中奪取到了主動,讓西夏人在最強盛的時候,沒能進入到秦川腹地。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內衙屬從的身影真個現於人前,並漸漸為人所知。

可以這麼說,設立內衙所屬的目的,極可能就是為了西北戰事,沒有摻雜太多的東西……

不過世事就是如此,經過幾代君王,一直到大秦正德年間,世事變遷,內衙也早已面目全非。

不管是出於人的野心,還是君王的權術,或者是時事所迫,內衙的權力開始擴張,並在正德年間到達了一個頂峰。

在那個時候,內衙的職責已經非常之多。

哨探敵**情就不用多說了,他們目光還轉向了大秦內部,監察百官。密奏於皇帝陛下。以及輪值於皇宮內苑。甚至於,稽查國內不法事等等等等。

可以說,六部之事,皆有內衙中人的影子,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內衙已經成為了皇帝陛下的耳目無疑,也在向著正經的特務機構在轉變。

只是他們的權力還被大秦君臣死死的壓制在一個角落,多數地方有著奏事之權。卻沒有自行處置的權力,而他們的弱點也十分明顯,歷代君王皆用太監執掌內衙,而在大秦,太監從來不得干政,沒有一位太監曾經掌握過太大的權責。

這是有鑑於漢唐兩代,太監亂政做出的佈置,而太監的權力無法彰顯,內衙權責再多,也只能隱在暗處罷了。上不了檯面。

之所以說內衙到了正德年間權力來到了頂峰,還是因為正德末年諸子爭奪皇位。無所不用其極,朝政漸趨混亂所致。

而正德末年的一場場變亂,也讓內衙在悄然的發生著變化,終於在景興皇帝登基時爆發了出來,內衙真正參與到了皇位爭奪當中來。

說實話,如果他們成功了,內衙完全可以趁勢走到人前,其執掌之人,很可能也會換做外朝人等,他們將迎來一個黃金時期,是不是能走到後世錦衣衛的地步,誰也說不準。

但世事沒有如果,事實上是,內衙在真正於政治上有所訴求的那一刻,便遭受了重創,他們站錯了位置,太子李玄持的搏命一擊,並沒有成功。

而之後,內衙迎來的自然是新帝的雷霆震怒,一番清洗下來,內衙也就此走上了末路。

有鑑於皇位之爭中內衙叛亂,皇宮內苑刀光劍影,致使君王駕崩於皇位之上,登基的景興皇帝陛下雖也藉助於內衙之耳目,但對其警惕之心,已然不同於歷代君王了。

而景興鼎革,讓內衙也失去了太多的權力,完全淪為了皇帝陛下的一件工具,肆意舞弄,這反而來,讓朝臣們對內衙越加反感,也順勢加速了內衙的衰敗。

來到景興末年,內衙因漸漸頹敗,在新一輪的皇位爭奪中,被各方所利用,身不由己之下,無能之態畢露,這一切也都落在了新帝的眼睛當中。

於是,成武六年間,河南戰事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