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保滿不在乎的說,咱們又不是死的,他殺他的,既然不來找咱們,咱們就進到乃蠻部的草原,殺咱們的,看誰殺的多,殺的狠。
木華黎搖頭,韃靼人是咱們的盟友,雲中雲外草原的支撐,如果他們支撐不住,將來即便咱們打敗了乃蠻人,草原各部也不會再相信咱們,那樣的話,流了那麼多的血,殺了那麼多的人,咱們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呢?
其實,歸根到底,這是兩種戰爭理念的衝突,胡人的戰術和漢人的兵法的較量。
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在趙石眼中,兩個人的意思都很明確,儘快決戰,不過一個是主動進擊,一個是示敵以弱,坐等戰機來臨,但他們對於戰勝乃蠻人,都是信心十足。
說不上孰優孰劣,但卻要早作決斷……
直到深夜,軍議才結束,趙石並未當即做出決定,其實在他看來,乃蠻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樣的,乃蠻人佔據著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場,據說來往的商隊都要到乃蠻人的帳篷裡歇腳,他們還非常的富足。
和現在的蒙古人比起來,他們更像是家財萬貫的富翁,所以,他們比蒙古人對付起來更要輕易一些。
而擁有著富足的生活的乃蠻人,雖然強大,卻……它稱霸草原的日子太久了,狂妄自大難免會成為它的習慣,所以趙石不認為戰機那麼難以尋找,也不認為乃蠻部的戰士會像木華黎描述的那般可怕。
草原上的富翁,搶奪起來也許會更加的容易,他心裡已經有了些算計,但這還要看乃蠻人的反應,驕狂的敵人,總要比紅著眼睛跟你拼命的人更加的容易擊敗,這也許就是乃蠻人和蒙古人的區別所在了……
所以,他命令全軍各部,做好出戰的準備,雖然沒有後勤輜重隊伍,也沒有大批的馬車可以徵用,但草原上最不缺的卻是戰馬。
一個戰士,準備兩匹到三匹戰馬,馱運糧草輜重也就足夠了,這已經能夠保證他們在幾個月之中,不用擔心糧草的問題。
如今秦軍上下正在汰換戰馬,但高大的河西馬並未徹底被拋棄掉,這些高大的戰馬,其實是戰士衝陣的最愛。
所以趙石決定,將河西戰馬集中起來,配以五千最驍勇的戰士,以他們作為衝陣之用,斥候則配以一匹河西戰馬,再加上一匹草原馬,不論長途奔襲,還是短途衝刺,讓斥候們自己選擇……
之後便是命各部將領,找那些曾在乃蠻軍中呆過的韃靼人戰士,向他們請教乃蠻戰士的作戰到底有何特異之處,也好早作準備。
戰爭的準備進行的很快,趙石自己也輪流與那些曾經幫助乃蠻人和克烈部作戰的戰士交談,其實並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聽到多數都是乃蠻人戰士數量多麼的眾多,鋼刀如何的鋒利,箭矢多麼的精良,盔甲又是怎樣的華美。
他們在和克烈部的交戰中,多數都是在採用圍剿的方式在作戰,將人數的優勢發揮出來,並不斷逼著克烈部的戰士與他們決戰。
而他們也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戰果,他們曾數次擊敗大隊的克烈部戰士,逼得他們狼狽逃走,但可惜的是,幾年過去,他們也不曾找到克烈部汗帳的位置,也許他們離克烈部汗帳最近的一次,就是那次圍殲了一個克烈部附屬的大部落,收穫很豐厚,但最終,卻連克烈部汗帳的影子都沒看到。
在這樣不斷的消耗中,克烈部漸漸完全的處於了下風,但乃蠻部也不很好受,他們最精銳的戰士,都被拖在了那裡,滿草原的追逐著克烈部戰士的影子,卻總不能將他們抓住。
而消耗卻已經越來越驚人,糧食,箭矢,鋼刀,流水般的送到了東邊,,數萬大軍,幾年下來,若非勝利就在眼前,乃蠻部的貴族們是一定不願意承擔這樣驚人的消耗的。
這些非是韃靼人戰士的猜測,而多數都是乃蠻部戰士自己說出口的,可信度極高。
趙石可以想象,乃蠻部即便未曾動用自己所有的力量來對付克烈部,卻也已經元氣大傷,彪悍的蒙古戰士,雖然即將失敗,但他們殺死的乃蠻部戰士,也已經不計其數,實際上,在和乃蠻部這樣的草原巨人交手中,克烈部支撐如此之久,已經可以稱之為奇蹟。
也從側面顯示出,乃蠻部並非那般不可戰勝,而乃蠻部的貴族們根本未曾看到未來的危險,當他們打敗克烈部之後,必將吸引到成吉思汗的目光。
他們並未想到,或準備迎接蜂擁而來的蒙古戰士的打擊,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勝利,並想將勝利抓在手中。
也許在他們眼裡,成吉思汗鐵木真和克烈部並沒有什麼區別吧,當他們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