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一戰滅夏,將使大秦在將要到來的中原之戰中,佔據最有利的優勢,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大秦,將能全力進軍中原。
二來,此戰,秦人頭一次大規模的在戰爭之中運用了火器,記住。大規模幾個字一定要記住,火器的運用,並非秦人獨創,無論後周,還是南唐,此時都有著火器的雛形,甚至於,他們早早便走在了大秦的前面。
比如說,後周為應對金國鐵騎時,數十年前。便有名為霹靂彈的東西運用在戰場之上,據說。聲如霹靂,故而名之,實際上,和秦軍用於靈州之戰的雷震子,在描述上是十分之相像的。
而國武監秘製之雷震子,也便是參考後周的霹靂彈而來,至於他們到底是不是一回事,此乃兩國重要的軍機機密,定然不會相互交流什麼。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無論是霹靂彈,還是雷震子,皆為最原始的火炮無疑,由機械推動,投射而出,介於冷兵器和火器之間,一種必然會向真正的火炮過渡的戰場利器……
又比如,南唐早已用於水戰或是步兵決戰的突火槍,比之後周和大秦,他們明顯走在了另外一條道路上,其實當初趙石只聽個名字,便知道這是最原始的火槍,,只是沒有見到實物,所以沒法確認罷了。
不過,即便沒見過原物,而南唐困守江東,想來那個什麼突火槍,無論射程還是威力,也都無法跟最初的火槍相提並論,甚至於,趙石不認為,這個突火槍能夠在近距離上射穿鐵甲,這樣的原始槍械,在威力上也必然無法跟此時發展到了極致的弓弩相比。
不管怎麼說,秦人運用火器的時間上,是無法跟後周,南唐相比的,但因為種種原因,無論是南唐,還是後周,都沒有將火器再進一步,也沒有任何大規模運用火器的先例和徵兆……
當然,這裡面肯定是有原因的,比如說製造成本居高不下,比如說不得後周南唐朝廷重視,比如說威力不如人意,已經放棄了在這一方面的研究,甚或是,隨著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去世,因為陋習之故,手藝沒有傳下來,等等等等。
所以,秦人在這個上面後來居上,開了一次先河。
實際上,總歸是火藥的運用,秦人因為有了趙石,所以能夠有決心將其運用到數十萬大軍的決戰當中來,而其他人,受時代所限,即便再英明的將領,也不會將大軍的命運全部押在不靠譜的戰爭器械上面。
如此,靈州一戰,也就有了另外一層重要的意義。
火藥,起於前秦時煉丹士,但那個時候的火藥,只能稱之為最初級的火藥混合物,後來華夏大地,跌經戰亂,直到唐時,又是煉丹師們,發現了黑火藥,這個才是真正的戰爭用火藥的始祖。
黑火藥的配方十分簡單,在他出現的那一刻,也就有了大規模煉製的基礎,之所以是煉丹師們總能走在前面,和他們的職業是分不開的,在這個上面,我們無需去苛責什麼,有些發明,總歸是要靈光一閃或者是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
實際上,很快火藥便運用到了軍事上面。
但在這個過程中,就顯示出了儒學為尊的時代特徵,幾乎所有華夏大地上的精英,都將畢生的精力投入到了四書五經中去了,所有的改革,幾乎都在官僚制度中進行,讀書士子們得意洋洋的維持著他們這個既得利益階層,固步自封的認為,所有的一切,都在聖人書本當中。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半部論語治天下,都來自於儒生們的自誇。
他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卻也限制了許多事物的發展,而火藥,正是其中之一。
黑火藥出現至今,已經有了近千年的歷史,但其在軍事上的運用,卻只是最原始的那一種,這還是在北方胡人南侵的壓力之下,促進了這門技術的發展,不然的話,也許已經被儒生們封進了堆積如山的文庫中,不得復見了。
而趙石只是建立了一個國武監,定下了一些制度,甚至於沒有干涉工匠們的方向,便讓工匠們很快將火藥運用了起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當有人在京師長安,將稱之為雷震子的東西拿給趙石看,並讓趙石親眼目睹了這個東西的威力的時候,其實便有了今日的靈州之戰。
而今後,一旦提到熱武器的運用,總也繞不開秦夏靈州之戰。
事實上,這種幾乎孤注一擲般的對投炮的運用,在今後很多年之中,將不再有複製的可能了。
這一戰,戰果很是輝煌,但這也是靡費高昂的一戰,原始之所以稱之為原始,就是它本身產生的價值和成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