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的慢,現在才到,幸好沒誤了大事……”
“沿途損耗也不多,只不到一成,學生還來了兩千工匠,其中多數皆出自國武監匠作科,還有著是匠作監出來的,因為朝廷文書往來,這些人又多數不會騎馬,所以便隨著一起來了,算是延誤了一些時候。”
“學生還擅自做主,帶來了四千青壯,多少都有著木工手藝在身,一路上交給那些工匠教導,到時可能會派上些用場……”
說到這裡,杜橓卿露出些苦笑,“這些青壯是學生擅自做主蒐羅來的,許會誤一些地方春耕,很是引起了些怨言,本來,學生手中有大帥軍令,說什麼做什麼旁人也不敢不聽,所以些許責難,學生一身擔之也就罷了,不會在大帥面前多說什麼,但……也許會於大帥聲名有損,所以,還請大帥恕罪。”
趙石聽到這裡,不由笑了起來,笑聲中帶著輕鬆和滿意,“做的好,領兵在外,要那麼多好名聲作甚?”
杜橓卿心頭鬆了一口氣之餘,也不由琢磨著這話的意味,這些年,他城府漸深,略一琢磨,便有了些體會,心中也是感佩,大帥就是大帥,想的果然深遠,大軍征戰在外,又是西北這麼個地方,好名聲還真的好像要不得呢……
沒容他再多想什麼,趙石繼續道:“晚上還有軍議,你也聽一下……既然東西已經到了,明日你就可以回去了,旁的話我也不多說,今日之功,當可為伐夏首功,嗯,今後有何打算,現在趁著便宜,你到是可以跟我說說……”
杜橓卿愣了愣,接著心中便是一陣翻騰,即便他知道,大帥待下向來賞罰分明,也從不會虧待了心腹之人,但當面許下諾言的,之前可是少之又少,猛然聽到這話,讓他腦袋有些發矇。(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韋州(四)
這樣的機會對於杜橓卿來說太重要了,從軍十數載,一步步走到今日地位,雖然無論旁人還是自己,都知道前程可期……
但他和木華黎,種懷玉這樣的軍中大將到底不同,這兩位同窗只需率殺敵,軍功自然而然便是他們的晉身之階。
而他杜橓卿嘛,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軍功於他來說,卻已無多大助益,是的,他來到了一個比較尷尬的時候。
之前也說了,他的職位,決定了他的前程,若想更進一步,而且能很快站穩腳跟,只能是文職。
不過說起來,到了他這個地位品級,前面可供選擇的餘地反而不如以前多了,這個沒什麼奇怪的,越到上面,位子越少,選擇餘地自然也就少了。
他之前也有過計較,無非兩條路罷了,一內一外,在外,若不能任上一任布政使,其他的職位自然也就沒太大意思。
而一旦回京任職,可選擇的職位到了多了起來,但……在外奔波這些年,反而對回京任職有了些畏懼之心,要知道,長安之亂才過去了幾年?
身為大將軍心腹,回京任職得受多少詰難,又得忍受怎樣的排擠?那樣的話,反而不如留在軍中來的舒坦。
實際上,這是許多從軍多年的將軍們常見的心態,和偏於直爽的軍人們打交道慣了,再與朝中大臣們勾心鬥角,力不從心不說,也會感到分外憋悶膩歪。一旦久了。多數都要犯下這樣那樣的錯失。讓人輕易抓住把柄,下場自不必提。
這樣的事情自古以來便不鮮見,像不久之前的長安之亂,實際上就是其中的一個縮影,玩心眼玩不過,那就用刀子說話。
要不怎麼說呢,膽大妄為的將軍們多為亂事之源,當然。這些都是文人們的責難言辭罷了,事實上,將軍們領兵為亂,除了少數幾個梟雄之輩,多數卻都是文臣們措置失當,逼迫出來的……
廢話少說,心念電轉,杜橓卿已經理出了一些頭緒。
其實,也不容他再多想什麼,他只需明白。今日的機會,可謂是稍縱即逝。也許幾句話,就能決定他之後數十年之榮辱,他本就是大將軍心腹,又有師生之誼,在這樣一個時候,若再左右旁顧,猶豫不決,不定便失了大帥信重。
一旦讓大帥心中不喜……想到這個,杜橓卿後背頗然便冒出了冷汗。
此時,他再無猶豫,立即起身肅容道:“學生之所以有今日,全乃大帥所賜,學生肝腦塗地,也難報大帥恩情於萬一……之後如何,學生所思所想都不要緊,最緊要的是,大帥想學生如何,學生便如何。”
趙石目光閃動了一下,隨即便是一笑,輕輕拍了拍桌案,“既然沒想好,就回去好好想想……好了,下去梳洗一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