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之上,你來我往,兇險莫測。多多提防總是沒錯……不過此人這個時候寫了一封這樣的信遞過來。一地宣慰使。走到這個地步,也算是個奇葩,這是朝中有人擠兌,還是真沒路可走了?
不過,不管他怎麼想,段文芳此人對於他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也就不用再計較什麼真情假意。
種七娘說的其實不錯。官場之中,趨炎附勢者多,不多段文芳一個。
京中大閥,沒了一個王家,還有其他人,如今大秦疆域越來越是寬廣,這些人的目光逡巡之間,你爭我奪的事情斷不會少了。
估摸著回到長安之後,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情形了。
他這裡沒多少心思攙和其中,一來太過麻煩。二來,對於現在的他來說。一舉一動,都分外的引人注目,雖說不用再想景帝時候那般謹小慎微,但太過張揚跋扈,總歸是不妥……
對於地方官吏任免,他是不打算插手什麼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河中,河東這裡,若是有人想亂來,也是不成。
朝中那些人想分蛋糕,在他這裡行不通,有些話不能明面上說,總需給那些貪婪的門閥世家一個暗示才成,段文芳趕上的,其實正是這麼一個時機。
將傳信之人叫進來,略略說了兩句,打發了人離去。
實際上,依照段德書信上所說的意思,河中文武不算和睦,卻能讓朝廷放心,這裡面隱含的意味,是個人心裡都清楚,種七娘也正是明白了這一層,才說信上所言有些道理。
什麼道理,不過是制衡之道罷了。
若是一地文武,和和睦睦,共榮共辱,才真正讓朝廷擔心,像河中這裡的表相,就很不錯,才算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段德才會私下裡派人送信過來,這投靠,也是有著諸多的學問的……
不說這些,趙石一行在解州呆了五六日光景,還算清閒,他是河東宣撫使,與河中沒有統屬關係。
來他這裡拜訪的,多還是軍中舊部。
河中兵馬來歷很雜,像杜山虎的親軍就大多出身殿前司禁軍,而下面的兵勇,多是從河中招募而來的河中壯士。
但軍官,卻有很多都是國武監出身的傢伙。
而守衛汾州,臨汾重地的,卻是猛虎武勝軍一部,猛虎武勝軍在太原之戰中一戰成名,是大將軍趙石最嫡系的人馬。
從上到下,清一色都由國武監將領充任軍官將領,太原一戰差不多被打殘了,補入了很多河中新兵。
不過接下來,克太原,戰大同,從河中,到河東,猛虎武勝軍這支成軍於京師近郊,由大將軍趙石親手組建的皇帝親軍,已經成為了一支真正意義上的虎賁之師……
這數年來,從秦軍北渡開始,河中,河東的山川沃土,猛虎武勝軍將士,灑下熱血無數,卻也在北地鑄就了猛虎武勝軍的赫赫威名。
不管是杜山虎麾下,還是河東的種懷玉,張峰聚等人,帳下皆有猛虎武勝軍兵將效力,實際上,這一支人馬已經被拆成了幾部分,皇帝親軍的名義也早已摘去,但這無損於猛虎武勝軍的威名。
猛虎旗是猛虎武勝軍特有的旗幟,只要這杆旗幟不倒,長安國武監還在,猛虎武勝軍就不會消失,而且還會在不知不覺中壯大……
杜山虎作為趙石心腹將領,撫有河中數載,操練人馬,整合各部,在河中軍中深有威望不假,但真正能掌控河中兵馬的,誰都清楚,還是大將軍趙石。
沒有大將軍趙石的支援,杜山虎不可能將這些來歷各異的軍伍將領們捏合在一起,光猛虎武勝軍那一部分,沒有大將軍趙石點頭,就沒有人能操控的了。
可以說,時至今日,國武監將領在軍中真正的站穩了腳跟,也順便劃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已經有了自成一體的雛形,他們既不屬於東軍,也不屬於西軍,勉強說的話,可以和京軍牽上些關係。
但實際上,他們更像是大將軍趙石的私軍,國武監中的種種教導,並不能讓這些兵將從思想上真正接受什麼,他們會自覺不自覺的組成團體,靠攏在能夠真正帶領他們得到勝利的人的身邊。
而大將軍趙石,正是這樣一個天然的領導者,是他創立了國武監,是他親手建立了猛虎武勝軍,是他帶領這些年輕人,來到北地,百戰成金,殺出了猛虎武勝軍的赫赫威名……
只要大將軍一聲令下,各部猛虎武勝軍必然會聚集在猛虎旗之下,為大將軍趙石敢死效力,這與私軍還能有什麼兩樣呢?
趙石創立國武監之初,是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