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秀才是藍旗軍後人。”隊長看了看大家,替他回答道。
“藍旗軍?”
“對,藍旗軍。”洛永玄看著林宏民說道,“路還遠,秀才給大夥兒講講吧,讓大夥兒知道是怎麼回事。”
林宏民抬起頭,望向前方的叢林,講述起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
“和議達成後,原果敢縣知府林洪烈在得知果敢被割讓後憤然辭去清廷另授予的車裡知府之職,率麾下一千多忠義官兵孤軍與英軍對抗。當地撣邦首領羅之曼也激烈反對英軍役使族人種植鴉片,揭杆而起反抗英軍。羅之曼很快遭到了英軍的血腥鎮壓,被迫率殘部退入深山,堅持抗爭。林洪烈起兵後,羅之曼便率部投奔,與林洪烈合兵一處,是為‘藍旗軍’。”
“藍旗軍組成後,以林洪烈為大元帥,羅之曼為大將軍,廣納忠勇義士,擁兵兩萬餘人,與英軍長期作戰,達五、六年之久。期間大量破壞鴉片田,消滅英軍有生力量,給其以有力的打擊。英軍對藍旗軍作戰屢遭失敗,於是在不斷增兵的同時,採取外交手段向清廷施壓,要求清廷出兵配合英軍鎮壓藍旗軍。而**無能的清廷竟然被迫接受了要求。藍旗軍雖然勇悍善戰,但架不住兩面受敵,又無援軍,雖誓死抵抗,卻怎奈寡不敵眾,開始節節敗退。最終,林洪烈與羅之曼帶領五千將士退到薩爾溫江邊,遭到英軍和清軍的合圍。五千義士終於彈盡糧絕,血染薩溫江,全部壯烈犧牲。”…;
“而正是藍旗軍失敗後,英國人才暢通無阻的役使當地人民大力種植鴉片,直至今日。”
林宏民說完,將自己的手槍放回了皮鞘當中,抽出了砍刀,默默地向前方走去。
“走吧。”隊長揮了揮手,掃視了一眼大家,示意全體出發。
戰士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