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0部分

36師的陣地。這時,除了把第11裝甲師投入戰鬥別無他法。我師把蘇軍擊回到河岸。8日,第11裝甲師繼續攻擊,以期清除蘇軍渡過卡卡馬河的立足點。若不是有訊息說,另一股蘇軍又在西北12公里的克布諾夫斯基登陸場發起進攻的話,第11裝甲師的攻擊是會取得成功的。蘇軍的一個機械化軍在寬大正面上實施突破,第11裝甲師被迫去封閉突破口。我本來是不同意這樣做的,我認為在這樣作以前最好是先消滅第36師當面的敵人。”

“接領命令後,我決定即刻出發。經一夜的行軍。於第二天拂曉,不等蘇軍出動即向敵人發起進攻。為此,第10裝甲步兵團要由正面牽制敵人;第15裝甲團攻擊敵人的東翼;第11裝甲步兵團則在右後方掩護翼側,留作預備隊。”

“7月9日5時,一切均按計劃行事,天矇矇亮。第15裝甲團的先頭分隊看到,蘇軍展開成戰鬥隊形的強大坦克部隊正向南行進。由於我軍裝甲團隱蔽得很好,有25輛坦克就跟在蘇軍的後面。還沒等蘇軍反應過來,就對蘇軍開了火,只幾分鐘擊毀蘇軍坦克42輛。蘇軍這才明白原來跟在他們後面的,是我們的坦克,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坦克。制高點112高地被我們奪了過來。在這個高地的另一邊,也有展開成戰鬥隊形的蘇軍坦克在前進,它們的行動跟上邊說的幾乎一樣。我軍由王益愷上尉指揮的坦克又一次由後邊攻擊了蘇軍,而在蘇軍還沒弄清情況以前,已經被消滅了。就在這樣短得出奇的時間內,25輛我軍坦克消滅了蘇軍75輛坦克,自己卻毫無損傷。這場戰鬥沖垮了蘇軍的進攻,其殘部倉惶逃竄,沒有敢再進行抵抗。”…;

“在整個戰鬥過程中,第11裝甲師簡直是一支消防隊,它在兩個步兵師後邊行進,熄滅一次大火,緊跟著再去熄滅另一次大火。遇到步兵不能對付的蘇軍登陸場,我們就以坦克兵的全部力量去猛擊敵人,之所以能取得輝煌的戰果,是因為我們能與兩個步兵師以及附近的友軍密切協同。我們永遠不讓單一的坦克去直接支援步兵,因為我認為這樣對十分需要的坦克是不利的,並且也是個浪費。而機動作戰的戰術常使形勢轉危為安,並使敵人遭到很大損失。這期間,在第11裝甲師的行動地帶內共消滅敵軍坦克700餘輛。根據我的所見所聞,我認為,只要我們有沉著勇敢計程車兵,有集中使用的坦克和火炮,就可以打敗擁有大量兵力、兵器的蘇軍。”

“第11裝甲師以其決定性的英勇行動,在卡卡馬河一線取得了防禦的勝利。如果該地段的防禦被突破,蘇軍得以繼續進軍,中央集團軍群的退路將被切斷,這會使它遭到斯維爾德洛夫斯克裝甲教導集團軍同樣的厄運。這樣,形勢逼著第11裝甲師要竭盡全力去完成受領的任務。”

“所幸的是,經過歷次艱苦戰鬥以後,那些沒有經得起考驗的指揮官,統統都由有經驗的人替換了。留下來的指揮官都是絕對可靠的。連續幾個星期,我師都是夜間轉移,拂曉前到達最易攻擊敵人的位置上,而在敵人出動的前一小時攻擊。使用這種戰術要求部隊要消耗很大的精力和體力,但是傷亡卻很小,因為這種作法常常出敵意外。我師的一句格言是‘夜行軍是救命星。’然而,人們要問,第11裝甲師的軍人究竟什麼時間睡覺呢,這個問題恐怕永遠也得不到明確的答案。”

“蘇軍大量使新組建而裝備很差的部隊投入戰鬥。有一些師儘管擁有較好的技術裝備,只不多幾天就垮臺了。它的訓練很差,另外也缺乏有經驗的指揮官。這些師是蘇聯人的創造,但這種創造根本沒有合理的軍事上的依據。他們計程車兵因為這種荒謬行徑而大量地送了命。”

“蘇軍的裝甲兵方面,坦克乘員,特別是機械化軍的坦克乘員。根本談不上什麼象樣的訓練。這個缺點也是我們能夠以少量部隊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蘇軍的戰術是一個奇怪的混合物。儘管他們精於滲透行動,並特別善於構築野戰工事,但蘇軍進攻行動的刻板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愚蠢地對某一點反覆地衝擊,炮兵火力組織的公式化。以及不善於選擇進攻的地形,都表現出在執行任務時缺乏創造性和思想上的僵化。我們的無線電偵聽隊曾多次聽到這樣急躁的提問:‘現在我們幹什麼?’只有少數的下級指揮官在遇到情況變化時,能表示個人的看法。在許多情況下,本來是一次成功的衝擊、突破或是已經完成了的合圍,但卻沒有及時擴大戰果。就是因為上級沒有關照該怎麼辦。”

“我們在戰鬥中還發現了協助蘇軍作戰的德隊,據一些俘虜說,德軍派來了三個精銳的裝甲師,還有一些重型坦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