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尹目送兩位校領導的車遠去,心中五味雜陳。
陳宇如今在學校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她深吸一口氣,臉上堆起笑容走到陳宇身旁:“陳宇,真是沒想到,你小子現在這麼厲害了!連曾書記和孟校長都對你讚賞有加。”
陳宇謙虛地笑了笑:“常老師過獎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常小尹熱情地提議:“走,今晚我請客,咱們再去喝一杯,好好慶祝一下!”
陳宇欣然應允。
兩人來到一家清靜的酒吧,點了些酒和小吃。
觥籌交錯間,常小尹對陳宇的態度更加親切,言語中充滿了讚賞和鼓勵。
離開酒吧時,常小尹搶著付了酒店的房錢,陳宇也沒有推辭。
回到寢室,他把創業大賽決賽的事情告訴了室友們,邀請他們一起去觀摩學習。
決賽當天,陳宇和室友們早早來到學校大禮堂。
禮堂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陳宇被安排在評委席,與幾位創業導師和投資人並排而坐。
他注意到身旁一位西裝革履,戴著金絲眼鏡的男子,正饒有興致地打量著自己。
這人便是常勝,一家知名投資公司的合夥人。
陳宇也回以禮貌的微笑,兩人目光交匯,似乎有火花迸濺。
比賽正式開始,第一位參賽選手走上臺,開始了他的專案路演。
緊張的陳述完畢,評委開始提問點評。
陳宇率先發言,指出了選手在商業模式上的一些不足,同時也肯定了他在產品創新方面的亮點。
然而,他的點評還未結束,便被常勝打斷了。
“陳宇同學,”常勝推了推眼鏡,語氣略帶挑釁,“我覺得你過於關注選手個人的表現了,一個成功的創業專案,更應該關注產品本身。”
陳宇不卑不亢地回應道:“常先生,比賽規則中明確指出,選手的表達能力和現場表現也是評分的重要組成部分。”
常勝不以為然地笑了笑:“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陳宇同學,你還是說說你對這個專案的看法吧。” 評委席上的火藥味逐漸濃烈起來。
臺下的觀眾也開始竊竊私語,對常勝打斷陳宇的行為表示不滿。
主持人大偉見狀,連忙出來打圓場,將話題拋給了常勝:“常先生,您對這個專案有什麼看法?”
常勝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資料化的分析。
他引經據典,列舉了一系列市場資料和行業趨勢,試圖證明這個專案的市場前景並不樂觀。
陳宇聽著常勝的點評,心中暗想:這傢伙,像個研究員,更勝過像一個合格的投資人。
常勝點評完畢,目光挑釁地看向陳宇:“陳宇同學,你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陳宇接過話筒,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
“常先生的資料分析固然精彩,”他頓了頓,環視全場,目光最終落在臺上略顯緊張的參賽選手身上,“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個因素——人。”他將“人”字咬得格外重,彷彿擲地有聲的鼓點,敲擊在每個人的心頭。
第二位參賽選手是一個略顯羞澀的女生,她的專案是一個關於個性化定製禮品的App。
常勝率先點評,卻出人意料地把話筒遞給了陳宇:“陳宇同學,你先說說你的看法吧。” 語氣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陳宇沒有推辭,接過話筒,目光炯炯地注視著臺上的女生:“你的專案很有創意,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趨勢。但是,你的路演缺乏激情,沒有感染力。試想一下,如果連你自己都對自己的專案提不起熱情,又如何能說服投資者,如何能吸引使用者呢?” 他頓了頓,語氣變得柔和了一些,“創業不僅僅是資料的堆砌,更是夢想的追逐。你要把你的熱情,你的夢想,傳遞給每一個人。”
他轉頭看向常勝,眼神中帶著一絲挑釁:“常先生,您覺得我說的對嗎?” 常勝臉色微僵,推了推眼鏡,乾咳了兩聲:“嗯,陳宇同學說得很有道理。”
接下來的比賽中,陳宇的點評越來越精彩,他不僅能一針見血地指出選手專案中的不足,更能給予他們建設性的建議。
他的點評,不再是冷冰冰的資料分析,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充滿了對創業的熱情。
相比之下,常勝的點評則顯得有些黯然失色。
他偶爾插幾句話,也多是附和陳宇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