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功效。朱元璋感嘆地說:

“老先生有所不知。吾常念過去在淮左,連年饑荒,少吃沒穿,很少有如意之時。如今富有四海,要什麼有什麼,想幹什麼便可幹什麼,卻不敢放縱,而是時刻警惕自己,唯恐驕盈之習養成就不能控制。故遇事吾皆要思量再三,沒有害處才做,做時也未嘗過度。”

劉伯溫又發出由衷的讚歎。朱元璋更是滿心歡喜,把滿肚子的不快都拋到了九霄雲外。正在這時,從殿樑上傳來一陣咳嗽聲。劉伯溫立即仰面朝上,大聲呼喊道:

“那是何人?為甚還在樑上?”

朱元璋也抬頭上望,見正是先前見到的那個木匠,臉上頓時現出不悅之色。

劉伯溫把他臉上的變化看在眼裡,不敢遲疑,趕忙又朝樑上大聲喊道:

“你是何人,為何在此?”

那木匠卻只朝下瞟了一眼,繼續去鑿修殿梁,好像沒有聽見一般。

朱元璋的臉色越來越陰沉,翹下巴愈來愈向前翹出。劉伯溫急了,又對樑上木匠厲聲呼喝了幾句,那人才回頭向下面“呀呀”地叫了幾聲,又打了個手勢,算是做了回答。

劉伯溫這才向朱元璋說道:

“聖上,此人是個啞巴,在那裡鑿修大梁。”

朱元璋也把木匠的舉動看在眼裡,他知道十個啞巴九個聾,這個啞木匠大約是又聾又啞,什麼也聽不清,什麼也講不出,那臉色立時變得祥和了,點頭說:

“既是啞巴,何必再問,吾等另換一處看看。”

劉伯溫立即陪他走進華蓋殿、謹身殿和後六宮。這裡也與奉天殿一般樸實無華。朱元璋深表滿意,說:

“古代王者之興,沒有不由於勤儉的。那些敗亡之君,沒有不是因為奢侈的。前代得失,可為明鑑。後世昏庸之主,縱慾無度,不知警戒,終於敗亡,此深可慨嘆。吾節於自奉,食不用樂,不準四方朝貢異味,不宴請群臣,不設盛饌。宮殿不建則無以顯王威,然建則不能奢華。如此,則很好,吾心足矣!”

劉伯溫連忙稱頌說:

“吾王戒慎如此,使後世學有榜樣,真天下萬民長久之福也!”

話中藏話遣愛將暗害小明王,頂在頭上的最後一塊石臼掀掉了(1)

新城拓展工程剛剛告竣,朱元璋便為一樁心病折磨得日夜不得安寧。

眼看東南就要平定,北伐之期已是屈指可數,登基稱帝可計時而待,而自己頭上卻還有個小明王。雖然在不久前釋出的討張檄文中已否定了彌勒佛,打擊了燒香黨,斥罵了韓林兒、劉福通,可自己至今還打著龍鳳年號,行文出令仍用“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皇帝也者,天下都知道是指的韓林兒。而如今他自己準備要稱帝了,這小明王要如何處置呢?不由得讓他大傷腦筋。

他不禁有些後悔,當年不該沒聽劉伯溫的話,冒著風險去安豐救出小明王。

當然,也可以直接除掉小明王,反正他在自己的手心裡捏著,叫他午時死,他便挨不過未時。不過,那一來便會落個千古罵名,給對手們留個把柄。當年項羽追殺義帝,不就給劉邦留下個弔民伐罪的理由嗎?這樣的蠢事他不能幹。

什麼是萬全之策呢?他苦苦地思慮著,不斷清理著思路。以他的悟性和經驗,終於下了決心。

他立即下令,從平江前線將廖永忠火速調回應天,接受到滁州恭迎小明王的重任。

這廖永忠兄弟二人自從巢湖水師率部來投之後,個個忠義,對自己忠心耿耿。李扒頭妄圖謀殺自己,是他們兄弟深夜來告密方脫一難。其兄廖永安在太湖與張士誠激戰,被呂珍擒獲,囚於獄中八年不降。張士誠想用他來交換其被俘的弟弟張士德,被自己拒絕,終致其兄病死獄中,廖永忠也毫無怨言。在平定陳友諒、張士誠的歷次激戰中他驍勇爭先,立下過赫赫戰功。且他思慮周密,善解人意,要他去辦理此事,肯定可以做到滴水不漏。

廖永忠接到命令,豈敢遲延,立即將軍務交與副將,便星夜趕回。一到應天,連家門也不敢進,就到吳王府去朝見朱元璋,接受令旨。

這時正是午夜時分,朱元璋還在批覽奏章。

他是個事事都想追求完美的人,故事事勤奮。他有幾個習慣:一是在吃飯時也在思慮問題,一想起某件事,怕忘了,立刻拿出紙筆記下來,然後掛在衣裳上。有時一餐飯想到許多事,那紙條就掛滿了衣裳,就像錦雞身上的花條羽毛一樣。等到上朝時,再一件件去辦。故他吃飯時飯菜要反覆地熱,勺筷不斷地換。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