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哀鳴鐘已經敲響。

在認真評估高科技賦予人類社會巨大利益和效益的同時,人類應該更加冷靜地審視由它而發的災難性副產品對地球和人類自身利益的後續影響和現代危機。

第三代科技浪潮夕陽西下

第三代科技浪潮,僅僅顯示了十年的輝煌,便以難以置信的速度陷入窮途末路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滿足人類的任何需求或為消費者提供層出不窮物美價廉的產品,需要開發和充分利用人類自身和地球環境兩種最基本的“稀缺資源”才能實現。

在智慧資源方面,高科技是開發人類頭腦風暴和創新能力的絕對高手。例如,日新月異的技術手段、更新換代的智慧財產權、極為誘人的高額利潤,再加上龐大的來自官方和民間的風險投資,使這一人類本身的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人類智慧的無窮開發必須和人的購買力以及市場需求嚴格吻合。

地球自然資源的“極限”無法超越,任何一個產品生產過程的完成,都離不開原材料、能源等自然稀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絕大多數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用完即沒。

利用高科技挖掘地球上可利用資源,是資源匱乏和趨向枯竭的主要推手。

人類創造高科技,旨在利用高科技無止境地開發和利用人的自身能力和地球資源,使之不斷地為人類社會生產並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

問題是,包括人類自身的創新能力在內,所有資源都不可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高科技的發展一方面擴大了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領域,提高了人類與自然作鬥爭的能力,將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到一個前人所無法想象的新高度,同時也帶來一系列隱性和顯性的社會問題,如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以及核災難的威脅。

高科技不斷變速的開發能力和利用能量,只能越來越有效地催化人類和地球資源的耗盡,終有一天,終結人類和地球的“喪鐘”將雷鳴般敲響!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點石成金,禍起蕭牆(1)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孔子這句話,以後成為成語“禍起蕭牆”,喻指內部發生禍亂。

高科技點石成金的歷史,源於發明高科技的人類本身,誰知禍起蕭牆,竟在無意中觸發了人類社會愈演愈烈的現代危機。

以科學觀審視現代危機

科學共產主義的鼻祖*,在影響至今的《資本論》中指出,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所存在的生產過剩危機與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成正比。

將*的理論通俗為白話,生產力越向前發展,資本主義的過剩危機也越嚴重。隨著危機日益深重,因此只能將一部分已經建立起來的生產力大刀闊斧地破壞掉,使過剩的產能系統地釋出,使市場重新回到供需平衡的基本狀態,維繫資本主義整個社會關係得以繼續執行。

高科技對生產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自然科學由知識形態的生產力轉化為商品物質生產力之間的間隔時空日趨縮短,要破壞這一促進社會發展的生產力相當於讓一部分既得利益者放棄利益,這在現代社會可能嗎?

19世紀以前的蒸汽機,從發明到生產花費了整整100年,電動機差不多花了57年,無線電35年,汽車27年,進入20世紀後,隨著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明顯加快,電視機花了12年,電晶體5年,鐳射器從實驗室開發到工業界應用僅用了1年時間,而現代計算機軟體技術和新能源技術從開發到利用以日月計算,幾乎每天都在爭分奪秒地更新換代。

高科技領域內的突破致力於高效率地推動經濟跳躍式的進步。

20世紀70年代以來,微電子技術、新能源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海洋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良種培育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蓬勃興起,推動社會經濟迅速向前發展。

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許多新的生產工具和新工藝源於大學的科學實驗室。

1831年法拉第等就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創立了電磁感應定律,為電力技術打下了理論基礎,經過近代史6年的研究開發,直到1967年,才製成了直流發電機。

1968年,美國物理學家諾伊斯與化學家摩爾在矽谷創立了英特爾公司,創業初期全靠籌借的250萬美元打拼,1971年發明了微處理器,1976年又發明了電晶體構成的計算機,到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