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貌謊荼湮�桓雒騁壯嘧止�?擅攔�扇×嗣騁妝;ぶ饕逭�擼�歡鹹岣吖廝埃�饈古分薷鞴�ü�隹誶宄フ秸��竦目贍苄員涑膳縈啊�
美國所施加的債務負擔,迫使歐洲各國政府傾盡國庫所有,陷入越來越深的債務。這還剝奪了它們的產業所需的信貸,限制了它們的出口潛力。美國實際上是要削弱歐洲各國的實力,尤其是當時最為強大的大英帝國的實力,從而奪取世界經濟霸權,將英鎊這個世界貨幣趕下歷史舞臺。
1924年美國主導的“道威斯計劃”新鮮出爐了。與對戰時盟友的態度完全相反,美國轉而保護起德國的利益。其實美國拒絕簽署極度壓榨德國的《凡爾賽和約》時就已表明了態度,到了1921年和德國單方面簽署《柏林條約》恢復兩國關係時,就更加明顯了。美國要求歐洲列強縮減德國戰爭賠款,但是自己卻不縮減戰爭盟國的債務。最終,美國主導的“道威斯計劃”不僅大幅削減了德國的戰爭賠款,還將其賠款鎖定,不會因世界信用的緊縮與物價的下跌而支付更多的實物。到了1929~1930年的“楊格計劃”出臺後,德國事實上停止了賠款的支付。扶持德國遏制英法成為美國人現實的選擇。美國拒絕給予英國同等的待遇,這樣只要世界物價水平下降,英國就要償還美國更多的實物。
“道威斯計劃”實施後,美國私人資本源源不斷流入德國,美國政府成為全世界的最後貸款人。1924~1929年,德國共得到外國貸款及投資326億馬克,其中美國資本佔70%。1924~1931年,德國共支付戰爭賠款約27億美元,而同期德國得到的貸款約50億美元,其中美國向德國提供的是22。5億美元。同時,美國收回戰爭債務20億美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收支迴圈流動。美元從美國流入德國,德國國家銀行用這些美元向英、法等歐洲戰勝國償還戰爭賠款,法國再用來償還欠英國的戰時貸款,英國和其他歐洲戰勝國又向美國政府支付了這筆資金,清償它們的戰爭債務,最終又流回美國。而歐洲的債務償付進一步地提高了美國的信貸基礎,使美國私人投資者獲得更多的資本借給德國,從而形成一個規模越來越大的依賴於美國政府的資金迴圈網路。
在這樣的態勢下,英國人寄希望於維持國際金本位制來維持英鎊霸權,守衛自己那瀕臨崩潰的金融主導權。當時美國的私人金融家都成長於大英帝國巔峰時期,他們傾心於英國的國際金本位制,心甘情願幫助英國挽救英鎊。摩根財團就提供給英國大量援助。但金本位依賴於英國私人資本的對外輸出,同時紙幣能夠自由兌換黃金,而戰後私人金融家的作用已經被削弱,“一戰”造成的政府之間的債務破壞了戰前以英國為核心的國際貨幣和黃金體系。戰爭結束後,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已沒有足夠多的黃金來支援流通的紙幣。戰前1英鎊可以兌換4。86美元,戰後英鎊匯率下跌,1英鎊只能兌換3。4美元。英格蘭銀行採取措施讓黃金流入美國,希望美國信用擴張,發生通貨膨脹,從而使得英鎊匯率上升。但早在“一戰”開始的1914年,歐洲就有大量黃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國紙幣發行的黃金儲備急劇上漲,信用隨之擴張,從1914~1920年,美國工業裝置產出提高了205%,耐用消費品提高了257%,生產過度擴張而消費卻無提高,結果發生了嚴重的通貨緊縮。英國人的伎倆自然不入美聯儲的法眼。美聯儲在黃金儲備增加19%的情況反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賣出國債和商業票據,讓美國貨幣供給減少了8%。英國迫不得已只好隨之開始了通貨緊縮的過程。
為了英鎊的穩定,1925年,在時任英國財政大臣丘吉爾的授意下,英格蘭銀行行長蒙塔古·諾曼與紐約聯儲銀行的斯特朗在法蘭西銀行、德意志銀行和奧地利、荷蘭、義大利、比利時中央銀行的支援下,將英鎊的價值穩定在戰前的水平。1925年4月28日,財政大臣丘吉爾在議會鄭重宣佈,英國依照戰前匯率平價1英鎊兌換4。86美元恢復金本位制。為了支援英國恢復金本位制,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英格蘭銀行提供2億美元的貸款,摩根財團向英國財政部提供1億美元的貸款,目的是幫助英國政府對付可能發生的對英鎊的投機性衝擊。按購買力平價估算,當時英鎊兌美元的市場均衡匯率大約是1英鎊兌換4。4美元左右,依照戰前匯率意味著英鎊匯率至少高估了10%。就像經濟學家凱恩斯指出的,如果英鎊外匯價格從比戰前含金值低10%提高到戰前含金值水平,無論英國出口何種商品,國外買主的支出將增加10%,而英國收取的收入將減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