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了,更何況這是我的對手們幾乎不可能丟的分數!我的心情當場陷入了谷底。一個人自言自語,不停地自責抱怨。據坐在我前排的同學回憶,當時她的感覺是我那時已經成了個炸彈,碰不得。她根本不敢也不大願意和我說話——畢竟痛苦鬱悶是會“傳染”的。雖然第二天還要考兩科,佔450分,但我已經完全沒有心情複習了。我唯一想做和做了的事就是抱怨、哀號。我又陷入了以前的錯誤——只是面對著不可更改的結果做一些毫無用處的悔恨。“要是當初沒有……就好了”這個句子簡直成了我那天的口頭禪。從晚自習開始到結束再到就寢的幾個小時內,我本來可以複習很多東西,進一步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但因為我完全沉溺在數學考試失敗的悲痛中,根本沒做任何有效的工作。
而最後的結果證明,真正讓我“一診”敗得徹底的根本不是數學,而是在考數學後第二天上午考的文綜。
我的數學在我發現的那幾道錯題之外錯得很少,最後也就是130分左右,不是個壞分數。但受那天晚上的心情影響,我的文綜則是完全發揮失常了。當後來我拿到那個分數時,我徹底懵了。我真的以為是老師把分數加錯了,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當後來我得知平常和我差不多的同學單在文綜上高出我的分數就有一二十分時,我完全控制不住,抱頭痛哭。那是我唯一一次在教室中流淚。我實在太傷心了,我不能理解我的努力為什麼會換來那樣的分數。“一診”的那幾天,我簡直過的是有史以來最鬱悶最消極的生活。那是我第一次嚐到什麼叫做“食不知味”,面對飯菜,我根本沒心情吃,平時也哭喪著臉,一句話都不想說,周圍的人也根本不敢和我說一句話。
悲劇真的重演了。“零診”失敗後到“一診”那麼幾個月的努力換來的不過是更大的打擊。一時間,什麼夢想啊、奮鬥啊都成了對我的諷刺,都成了我不想觸及的話題。我不想去暢想未來,因為我失去了擁抱它的信心和希望。
“一診”啊,給我的痛苦太深刻了。我一定要用噩夢來形容它,但正是這個噩夢,徹底驚醒了我,也可以說,讓我迅速成長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人了!”(1)
走出失敗,我成長了
曾經有專家做過一個實驗,得出一個結論:從生理上看,一個人要鬱悶比快樂要困難得多。身體的各方面都要特別調整出某個狀態來表現鬱悶。雖然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總是選擇痛苦,但至少“一診”那段切身的痛苦鬱悶讓我發現一切真的如那個實驗所說——鬱悶還真不是件容易事。
難道不是嗎?要陷入那種鬱悶,我必須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診”的失敗,雖然事實上時間正在消磨它的攻擊力;我必須擺出鬱悶的表情,必須刻意迴避同學間任何有趣的話題,即便我已經很想笑了……天啊,我竟然在為了鬱悶而鬱悶:因為我考差了,我有充足的理由去鬱悶。而後來我才發現,把自己沉浸在悲傷中實際上是迴避結果對自己的打擊,是對結果的逃避,是一種消極的反應。
我驚訝於這個發現,也不齒於自己的這種表現。無論怎麼樣,我不願意做一個失敗面前的懦夫膽小鬼。我討厭那個樣子的自己,那種痛苦的深刻記憶讓我產生了強烈的願望:我不要再做這樣的人了,我要改變!
“我要改變”!這幾乎是我心裡吶喊的聲音。我要做回本來的自己,那個充滿熱情與鬥志、永不言棄、永不退縮的自己,第一步,就是調整出那個樂觀積極的狀態。一開始這很難,畢竟失敗的痛苦是無法迴避的。所以我只是假裝快樂,我故意擺出高興的表情,走路步伐輕快些,刻意和同學調侃調侃自己的這次失敗。但神奇的是,我在“假裝”中竟然真正形成了這種狀態,而這種狀態讓我能夠更理智地接受這個結果。鬱悶時候的我無論如何都是在逃避這個結果以及任何會讓我想起這次經歷的事物,而當我假裝並且到最後真正把它看得輕鬆時,這個結果就只是一個過去的事件,一個客觀的存在而已。而只有當我能夠理智冷靜地看待這個結果時,我才能真正分析這個結果背後的種種,才能真正從經驗中收穫。
收穫一:永遠不要在考後對答案。這是我最直接的收穫。如果沒有那次可怕的數學對答案事件,可能我的心情和最後的結果都不會那麼糟。鑑於那次的教訓,我在以後的任何考試都堅決貫徹“不對答案原則”。考完一科,我絕對立馬拋開它,帶著愉快的心情投入下一科的複習。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完全正確。
收穫二:學會放手。這可以算是對收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