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12塊錢。如果坐火車到桂林去賣,每十市斤捆成一捆,每捆可賣200元左右。於是她決定把掙來的紗都積存起來等一個月後積成了兩捆就帶我一起到桂林去賣。後來走熟了,母親還從趙坪鋪買紗帶我去桂林賣。

父親死的時候我還不滿八歲,但有人家九歲小孩子那麼高。母親說我吃她的奶吃到三歲,所以走路樁子穩(即腳勁)。

母親一天都不讓我閒著。我很快就學會了挑水、打柴和挖土。人家誇我幹活有“架把兒”、“學得快”,這與童年時代的小夥伴石山伢子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石山伢子,書名彭石山,比我大六、七歲,是彭達家的孫子。我們是遠房親戚,因為彭達家的老婆是我祖父的堂兄何欽的女兒。

據說彭達家也是榨油的,他家財殷實,人丁興旺,生有二男二女:大兒子叫方佬和,是石山伢子的生父;二兒子叫義佬和。兩個兒子都生得方頭大臉,牛高馬大。

彭達家為人奸狠厲毒。有一次,一個小偷餓得實在不行了,就偷吃了他的剩飯,讓他兒子逮住了,彭達家不依不饒,父子三人用利器挑斷了他的腳筋,丟在門前大路上。這人疼得哭天叫地,他嫌影響了他的瞌睡,就進而把他綁在梯子上,丟到圩廠塘裡淹死了。

自此之後,他家就交上了厄運,他夫妻倆和兩個兒子都相繼暴病而死。彭石山的母親也患了“鴨公癆”,甘蟲把整個鼻樑都吃了,就留下兩個黑洞洞的鼻孔,後來改嫁到彎塘口,丟下石山伢子孤兒一個,在趙坪鋪過著無天管、無地收的流浪生活。

他去過許多地方,做過許多事、許多事他都會做,謀生的本領五花八門:有時給人家砍柴打豬草,打短工換飯吃;有時候又下塘摸魚、上樹抓鳥、上山抓野兔子賣錢為生;但更多的時間是到處流浪,只要有碗飯吃,他什麼活都幹,什麼忙都幫,或等肚子餓得難受了,就去向人家討碗飯吃,吃飽了就席地而睡。他有同情心、有愛心,但沒有責任心,睡在床上擤鼻涕,甩到哪裡算哪裡。

他管我母親叫舅奶奶,管我叫星滿滿(即叔叔),我挑水、撈柴、扯豬草、挖土種地的許多農活都是向他學的。

人的生活除了柴米油鹽,吃水也很重要。水雖然不要錢買,但要人到井裡去挑。自從父親生病以後,小腳的母親空手走路還搖搖晃晃,哪能擔得起水呢?但是生活還得過,水還是每天都要喝。怎麼辦呢?母親每天就用一隻小提桶到井邊去提,一桶只能提十多斤水。300多米的路程,中間要歇息四、五次。提到家裡不但汗如雨下,而且水從小桶淌出來,把她的褲腿和鞋襪都潑溼了。

我見母親提水這麼艱難,就自告奮勇要去挑水,母親也不阻攔。我把兩個小木桶套上繩子,拿起父親平時用的扁擔就到井邊去挑水。

我裝上水,照著別人的樣子挑上肩就走。兩桶20多斤重的水,壓得我伸不直腰,抬不起頭。加之扁擔長,我的手太短,抓不著木桶的“耳朵”,所以重心穩不住,兩隻裝著水的木桶就在空中“打鞦韆”。我也不知道怎麼換肩,走不到30步,肩膀壓痛了,就要忍不住地放下來歇息。300多米的路程,我要歇息好多次才好不容易把水挑到家裡,可是桶裡的水只剩下不到半桶了。

母親說:“萬事開頭難,挑慣了就好了。”

石山伢子見了就說:“你的扁擔太長了,不好掌握,我給你削根竹扁擔就好了。”

他馬上從什麼地方找來了半邊竹子,拿把柴刀三下五除二,很快就削成了一根漂亮的竹扁擔,比父親的扁 擔短三分之一,薄薄的、尖尖的,挑上二、三十斤水,就上下像跳舞似的晃悠著,挑起水來輕鬆多了。

他要帶我到井邊去挑水。走到井邊,他一邊作示範,一邊說:“挑水的時候,扁擔不能垂直架在肩膀上,要與兩肩成剪刀似的夾角。把水挑起來之後,一隻手抓著桶的耳朵,另一隻手要扶著扁擔,掌控著扁擔的平衡。扁擔不前後晃動,水就不會淌出來了。腰要伸直,頭要抬起,眼睛向前看。腳步要不快不慢,兩隻水桶要隨著你身子的擺動而輕輕地擺動。換肩的時候要隨著扁擔的上下襬動,用手輕輕地往上一抬,肩就換過來了”。

說完他示範了一次,我又照著他的方法試了兩次,終於跌跌撞撞把一擔水挑回家去了。雖然很吃力,但比以前順暢多了,歇息的次數也少了,水也很少淌出來了。

我想就勢多挑幾擔,多練習一下。可是在挑第二擔的時候,我摔倒了。

我挑水的路上,有一處二十多級高的碼頭。我挑著水上碼頭,當快上完的時候,有級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