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南方主力。時間在龍謙一邊,不在自己。萬一不能迅速擊破山東,待龍謙奪取武昌攻入河南,北洋將兩線作戰。顧此失彼。戰爭基本也就輸了。
袁世凱在部署了對山東的攻擊方略後。以軍機處的名義致電湖光總督瑞徵,指示說,決定性的大戰將在武昌展開。衡陽可以放棄,長沙不易守,亦可放棄,但武昌為必守之地,為此,第八鎮主力應前出岳陽一線節節抵抗,固守蒲圻、咸寧一線。
袁世凱對目前的形勢焦心不已,他當著載洵的面大罵朝廷昏庸,如何能讓龍謙從容佈局如此?若是沒有廣東的牽制,第六鎮即可調往兩湖,若是龍謙主力龜縮山東,我軍亦可從容佈置。現在主動權盡操敵手,真是庸臣誤國!
他倒是忘了當初中樞調龍謙南下平叛他曾暗喜過,誰知時隔三年,局勢惡化至此。
關鍵的戰場在山東。袁世凱不等李純第二鎮及馮國璋第四鎮部署到位,急令進佔運河西岸陣地的曹錕發起對德州的進攻。8月8日,就在龍謙南方軍奪取郴州的那天,袁世凱親抵衡水,建立了前進指揮所,親自督戰第三鎮對德州的進攻。他對第三鎮標統以上軍官說,這幾年總是嚷嚷蒙山軍如何精銳,現在一較高下的時候到了!龍謙已將他的主力帶至廣東,留在山東的不過是些小蝦米。別聽他們有那麼多的番號,就算人數充實,不過是些新兵蛋子,幾炮轟過去就放羊了。仲珊,從己亥年(1899)年你就與龍謙打上交道了,前前後後吃了那小子的不少虧!現在是算總賬的時候了。秀山、華甫的部隊馬上就到,就在你的兩邊展開,但我認為,你的第三鎮不需要等他們了,我給你帶了一個炮兵標,加上你的炮兵,將運河對岸山東兵修築的那些烏龜殼全部砸碎!強渡運河,給我儘快拿下德州!
曹錕早就憋了一口氣,得了將令,用一天的時間做部隊的調整展開,於8月10日凌晨,在正對著德州的劉智廟一線十三公里的陣地上展開了兩個標——第五協第十標和第六協第十一標,以炮兵為先導,開始了對山東的大進攻。
劉智廟緊靠運河,千里大運河北起通州,自直隸而入山東,在德州以北形成了一個尖銳的弧形,像一個繩子套。兩軍夾河而陣,河西是北洋軍,河東是山東軍。
葉延冰駐守德州已久,反覆勘察地形,鑑於山東北部地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唯一的地障就是大運河了。與其退守平原,不如依託運河抗擊。所以,他在德州以西,以北,以東構築了數道由地雷及交通壕組成的連環陣地,考慮到萬一陣地被突破,葉延冰建立了三道陣地,大量儲存糧食彈藥甚至淡水,以利固守反擊。
沒有援兵!葉延冰的部署建立在依託自身力量抗擊北洋主力的基礎上,不能指望第七師,南面有張勳的威脅,精華又全部調至第六師,決不能指望吳唸的增援。
這個方案的核心在於寸土不讓!決心在戰爭爆發後依託運河以及既設陣地,用寸步不讓的戰法抗擊北洋的猛攻。這似乎有違龍謙一直強調的集中優勢兵力運動殲敵的主張,但葉延冰這位前線指揮官在7。27通電後的最後一次軍事會議上說,既然濟南必須確保,那麼德州就不能讓!德州距濟南多遠?200裡!其間大道平坦又無山脈可以依託,往哪裡退?要打就在德州打。就算將德州打平了,將第六師打光了,耗幹北洋四鎮的血就是勝利,司令的南方軍將長驅直入直下京師,我們照樣贏!
這番話說的慷慨激昂!
寧時俊贊同。老葉,這回看你的了,你把北洋栓在德州,當是首功!
在獲得北洋軍事計劃之前,山東軍在分兵應對來自江蘇的威脅下,必須顧及北洋自滄州方向對山東的攻擊。兵力就有些顧此失彼了。但情報及時送來了。袁世凱竟然將四鎮北洋兵全部集中於德州正面了。這就好辦了。既然江雲堅信情報的正確,寧時俊下令第六師三個旅全部集結德州,與北洋血拼。在沂州留第七師一個最強的團應對張勳混成十三協可能的進攻,第七師尚未完全整編完成的五個團作為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德州。山東軍直轄騎兵團出武定府。監視滄州方向。
第六師主力十六旅展開於德州以北,正對著劉家廟。其四十六團在北,四十七團在南。沿著波光粼粼的大運河展開了防禦線。炮擊自凌晨六時四十分開始,一直到七點十分方結束,四十六團陣地上至少落下了兩千發炮彈。
一營長樊義民是西沽加入蒙山軍義和團成員,資格甚老但進步卻慢,直到九年後方是一個營長。雖然有過炮擊下的訓練,但自攻擊抱犢崮之後尚未有過實戰經驗的樊義民感覺到自己簡直就是在地獄!他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