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他不喜歡那裡不代表他奶奶不喜歡那裡……
&esp;&esp;陶年垂眸盯著看的白地板忽然出現一雙皮鞋,他陷入沉思後反應有些遲鈍,兩秒後才回過神慢慢地抬頭。
&esp;&esp;還未看清楚人時,眼神帶著些茫然,還有不合時宜的天真。
&esp;&esp;不可否認,楊則惟
&esp;&esp;程添在陶年打完電話的第二天就從魔都飛回來,對陶年正式面診。
&esp;&esp;不面不知道,一面嚇一跳,一晚上過去,陶年各種資料趨於正常水平線。
&esp;&esp;程添拿著資料表陷入了沉思,要不是手機上還有昨晚的通話記錄,他都懷疑自己昨晚聽錯了。
&esp;&esp;莫名的語序混亂,莫名的亢奮,莫名的低落,莫名的反社會,最後莫名地消失了。
&esp;&esp;現在這一場面診似乎都有點莫名其妙。
&esp;&esp;程添久久不說話,陷入沙發裡看著他的陶年關心自己的心理狀態:“我是不是又嚴重了?”
&esp;&esp;病人關心自己的病情是一件難得的事。
&esp;&esp;程添抬頭看他:“沒有,資料很穩定。”
&esp;&esp;陶年“哦”了一聲,繼續等著他說話。
&esp;&esp;程添尊重病人,提前詢問對方的底線:“昨天晚上見的那個人,我們能談談嗎?”
&esp;&esp;他沒提楊則惟的名字,怕病人產生應激。
&esp;&esp;陶年語氣平常,反倒主動說出這三個字:“楊則惟?可以。”
&esp;&esp;程添留意到陶年的表情,沒有任何波動,看似正常實則這才是最大的不正常。
&esp;&esp;程添起身把室內的白熾燈調暗,並開了一盞暖光燈,讓問診室變得尤為溫馨,從而降低病人的敏感度。
&esp;&esp;在程添轉身坐下來的瞬間,陶年看向那盞暖光燈眼裡閃過一絲異樣。
&esp;&esp;“你和他多久沒見了。”
&esp;&esp;陶年逐字逐句說得有些慢:“不太記得清楚,大概七年還是八年,好像從大四那年我們就沒有再見過。”
&esp;&esp;“期間你知道或者聽過他的訊息嗎?”程添輕聲問道。
&esp;&esp;陶年眼神飄在桌上的紙杯上:“沒有,不知道也沒有聽過。”
&esp;&esp;程添不太相信陶年所說的話,他知道陶年不太上網,除了基本的聯絡社交軟體再無其他。
&esp;&esp;“我記得花店對面有個報刊亭,平時有過去看看嗎?”
&esp;&esp;陶年的語速越發慢:“沒有太留意,我不怎麼喜歡看報紙。”
&esp;&esp;正在記錄的程添聽到這句話頓了頓。
&esp;&esp;報紙,這是一個關鍵詞。
&esp;&esp;“我前幾天經過花店想買份報紙發現報刊亭沒有開門,你知道幾點開門嗎?”
&esp;&esp;陶年搖搖頭:“不知道。”
&esp;&esp;已經是第四個否定的回答。
&esp;&esp;程添放下筆,無奈地看著陶年:“陶年,你是不是還沒有準備好和我面診。”
&esp;&esp;陶年反問:“你為什麼會這樣認為?”
&esp;&esp;程添失笑不已,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病人已經有牴觸心理了。
&esp;&esp;“如果下一次你見到楊則惟,你覺得自己的心態會不會再發生變化。”
&esp;&esp;秒針走過一圈又一圈。
&esp;&esp;這一次陶年斟酌了許久,久到程添以為他不會回答這個問題。
&esp;&esp;“應該不會了,第一次是意外,再見就是陌生人。”
&esp;&esp;時隔一個星期後兩人再見面,陶年完全執行那句再見就是陌生人的準則。
&esp;&esp;不說話,不回應,不……
&esp;&esp;現在對方是送他奶奶到醫院檢查的好心人,奶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