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他們這邊的事情,那邊英倫三島上的老百姓們可是沒有前幾天的時候那麼鎮定了,現在大部分的老百姓都在指責以前他們驕傲的海空軍,這到底是怎麼了,怎麼第一次接觸就被人擊沉了那麼多的軍艦和飛機呢,難道以前在我們印象裡無比強大的大英帝國直接就是一個幌子麼?越來越多的人有這種想法就不是幾個人能制止的了,很多人這個時候都聚集在以前的首相官邸,也就是現在的唐寧街十號尋求一個說法,可歐羅巴高層能給他們什麼解釋?難道說我們其實已經放棄你們了,你們以後的日子要自己來解決,你們的任務就是吸引能源集團的注意力,好讓我們的軍隊可以快速的解決地中海的問題?這簡直就是找死。
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聯合王國,統於一個〖中〗央政fu和國家元首。英國於歐洲西北面,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為一個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它在18世紀至20世紀早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下半葉大英帝國崩潰,已失去昔日榮光。不過,英國仍是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舉足輕重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世界強國。因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在進入後大英帝國的影響力每況愈下,一隻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候大英帝國就好像變成了美國的附屬國家一樣,就是現在原來英國的勢力在歐羅巴內部也達不到原來的地位,還是在法國跟德國之下的。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大片的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地位。1815年英國在與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其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是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國家。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全世界4~5億人(即當時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都在大英帝國的統治下;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緬甸、甘比亞、馬耳他、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以及無數島嶼,受到英國的殖民統治。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統治下的和平”。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可是現在最讓日不落帝國的老百姓搞不明白的就是,為什麼他們的門口停泊著那麼多的外**艦,甚至是遊輪都不允許出海了呢?
封鎖的第二天,能源集團要求釋放俘虜的要求沒有得到解決後,能源集團的武庫艦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下他的雄姿,當時艦隊司令親切的稱讚艦隊裡的武庫艦為處女,今天也該摘了他的紅丸了,在首秀中,上百枚導彈在兩分鐘內全部發射升空,他們朝著英國最重要的工業中心曼徹斯特飛去,能源集團的第一次空襲就此拉開了序幕。
曼徹斯特(英文:manchester),國際化大都市。英國英格蘭西北區域大曼徹斯特郡的都市自治市、城市、單一管理區,國際重要的交通樞紐與商業、金融、工業、文化中心。曼徹斯特發展新興工業,成為以電子、化工和印刷為中心,擁有重型機器、織布、煉油、玻璃、塑膠和食品加工等700多種行業的國際化城市。其市區總人口在英國排名第二,次於倫敦。曼徹斯特人稱為maians。曼徹斯特與特拉福德、泰姆賽德、索爾福德、斯托克bō特等城鎮聯合成曼徹斯特地區。從以工業城市發展成為以金融、教育、旅遊、商業、製造業為特sè的繁華的不夜城,當年的希特勒也曾經襲擊過這裡,調查部做過研究,襲擊倫敦給人造成的最多的就是心理壓力,給曼徹斯特來徹底的打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這裡的工業區直接給毀滅的話,估計整個英國的工業化就要倒退上一個檔次的,一百多枚導彈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的,能源集團的巡航導彈造價大概在十萬美金一隻左右,就是這樣一百多門出去也是上千萬美金的,不過要是跟美國的戰斧比起來,他就只有人家成本的三分之一了。
曼徹斯特是英國的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倫敦),是城市重建的一個典範,人們可以從這裡看到英國工業的發展歷史。現在,這裡充滿了電子氣息,以電子、化工和印刷為中心,擁有重型機器、織布、煉油、玻璃、塑膠和食品加工等七百多種行業,不僅是英格蘭西北部地區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商業和就業中心。
曼徹斯特已經今非昔比。狄更斯時代那種貧困的煎熬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