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太夫人,大事不好,敵人開始移動,似乎想要攻城。”
這時,接任羋禕城防大任的俞大成急匆匆趕來,大聲報告道。
石婷芳身軀一晃,色變道:
“該來還是要來!各路援軍可有迴音?”
俞大成也是一臉暗沉凝重之色,聞言搖頭道:
“按路程估算,傳令該早已送達,可據探報,各州均未見動靜。”
石婷芳深吸口氣,強作鎮定道:
“俞將軍先請速回崗位督防城防,其他我自有安排。”
俞大成離開後,石婷芳眉頭緊鎖,憂心忡忡。
此時,趙磊和趙潁已經指揮府衛陸續從書房內搬出了大批兵器。
王祈安本對夜郎國兵器庫有些好奇,不由緊盯著抬出來的種種箱架。
他忽的眼神大亮,急忙大呼一聲,道:
“慢著!”
王祈安急身上前,湊近了一個剛抬出來的兵器架。
與一般刀劍不同的是,這個兵器架上,擱置著五把長約丈許、開兩刃三尖、如刀似劍的長型利器。
雖只有十把,但兩名抬架士兵卻額頭冒汗,青筋浮現,顯得非常吃力。
可見這些兵器的重量非同一般。
王祈安端詳片刻,順手抽出其中一把,揮舞幾下,嘖嘖稱奇道:
“長丈二,重二十斤有餘,這應該是大夏朝玄策軍引以為傲的陌刀才對,卻為何會出現在此?”
王祈安自幼在將軍府,對行軍打仗之事耳濡目染,又熟讀兵書陣法,因此對這種兵器知之甚詳。
石婷芳和趙磊三姐妹不知王祈安何故異動,都靠近前來。
石婷芳問道:
“玄策軍?公子指的可是哪隻僅憑數上千步卒,就威懾西域塞北上百年的精銳勁旅?”
王祈安撫摸著刀鋒,興奮點頭道:
“沒錯!玄策軍之所以能戰無不勝,令敵人聞風而逃,正是憑藉此無堅不摧的陌刀。
只是此兵器用材特殊,鍛造不易,價格高昂。
加上陌刀兵需要精挑細選,再配合獨特的陣法,才能發揮最終威力。
因此,後面大夏朝衰落後,財力難以為繼,陌刀鍛法逐漸被遺棄。
再往後,連陌刀刀法和行兵佈陣之術,也紛紛失傳。
可惜玄策軍後,再無陌刀兵。”
說到最後,王祈安似乎十分惋嘆。
石婷芳雖有耳聞,但如今年輕一輩,卻根本從未聽說過此前朝軼事。
趙潁就滿不以為然,伸手握住其中一把陌刀抽了出來。
入手沉重,遠超她想象,眉頭微蹙,道:
“上陣殺敵,講究快、準、狠才對。這麼重的兵器,一般人運轉起來都十分困難,更別說傷人。
按我說,如此不合理的兵器,淘汰沒落只是遲早之事。”
王祈安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他轉向搬抬計程車兵,問道:
“不知放置這種陌刀的,一共有多少架子?”
其中一名士兵答道:
“稟公子,庫內還有十九個同樣的兵器架,屬下清點過,共有兩百把此種長刃。”
王祈安驚喜嘆道:
“真是不可思議,竟有如此之多。”
他瞬而回頭向石婷芳道:
“若太夫人肯將這些陌刀由小子調配,再允許我從軍中挑選五百將士,或許我有辦法可擊退吳昌文的聯軍。”
黔靈山腳下的一片密林內,被清理出一片空曠之地,作為練兵之用。
兩百名士兵,人人手執又長又重的陌刀,正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練習著側劈、橫砍、斜挑等對敵之法。
而在旁邊,還站著另三百名背掛弓箭,手執盾牌計程車兵。
他們正目光專注盯著場內,像在仔細觀摩每個動作。
王祈安立於不遠處的一棵蒼柏之下,雙目炯炯,如電光火炬,逐一溜過每個練習之人的神態,評估著其訓練的成果。
這五百人均是他從黔州軍營中親自挑選出來的。
雖然大多武功平平,但臂力卻有過人之處。
再加上他授與的吐納運功之法,厚重的陌刀在他們手上施展起來,已尋常自如。
因為時間緊迫,王祈安將書中所載的陌刀刀法,精煉為一招三式,令他們反覆練習,眾人如今已頗為熟練。
雖從未踐行過,但王祈安